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吴宽所作,名为《次韵济之招仲山酌别》。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偶值三旬隙,堪偿千载忙”,诗人以“三旬隙”比喻短暂的相聚时光,与“千载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相聚难得的感慨。接着,“有官原是夏,此日岂无阳”,通过“夏”和“阳”的比喻,暗示了友人虽身处官场,但今日仍有温暖如春的友情相伴。
颔联“重过烟花市,长驱翰墨场”,描绘了友人再次经过繁华的都市,继续在文墨的世界里驰骋,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颈联“不缘持玉节,安得解铜章”,表达了如果不是因为官职的束缚,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享受生活,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向往。
尾联“未去须常会,将来孰可量”,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与友人相聚,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最后两联“试看王子宅,或比郑公乡。饮处谁招得,行机已坐忘”,通过对比古代名人的居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园蔬从嫩摘,山果更高装”,则展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弄月当花槛,临风泛羽觞”,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月下花前饮酒的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幽篁如客瘦,独鹤拟人长”,通过竹子和鹤的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孤独的思考;“使者新恩渥,儒生故态狂”,反映了诗人对友人身份变化的感慨;“阳关莫先唱,西出路微茫”,以阳关三叠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