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次顾清逸见寄韵》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社会动荡和忠义难寻的感慨。首句“满目干戈独损神”描绘出眼前尽是战争的景象,使人精神疲惫。接着,“古之忠义不谋身”暗示古代的忠诚与义气不再以个人安危为虑,转向了更为崇高的理想。
“杜陵白发空忧国”借用杜甫的形象,表达诗人虽年迈仍忧虑国家命运,然而现实中的“城郭秪今馀瓦砾”,只剩下残垣断壁,人们无处躲避战乱的苦楚。“村墟何处避风尘”进一步强调了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
然而,在这凄凉的背景中,诗人笔锋一转:“妖氛不到西清上”,暗指朝廷或某些清净之地尚能保持安宁,桃花依旧盛开,象征着希望和春天的存在。“千树桃花别有春”以美景寄托对未来的期待,尽管现实中战乱频仍,但仍有美好的事物在坚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对忠义的呼唤,以及对和平与春天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奈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