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圣水老法照

五载禅林结净缘,又飞一锡过甘泉。

晓池洗钵云常润,夜阁翻经月自圆。

碧眼谁参庭畔柏,赤身难并社中莲。

饱看胜景多佳句,好为闲人寄一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五年在禅林中结下清净之缘,如今又要带着锡杖走过甘泉之地。
清晨在池塘边洗净饭碗,云彩常常滋润着这里;夜晚在楼阁研读佛经,月光自然圆满。
谁有碧绿的眼睛能参透庭院柏树的深意,赤裸身体的人难以与社中的莲花相提并论。
饱览美景后我有许多佳句涌出,希望能为闲暇之人寄上一篇诗篇。

注释

五载:五年。
禅林:禅修的寺庙。
净缘:清净的缘分,指修行的机缘。
一锡:一根锡杖,僧人出行的象征。
甘泉:比喻清静或美好的地方。
晓池:清晨的池塘。
洗钵:清洗饭碗,僧人日常修行之一。
云常润:云彩常带来湿润的气氛。
夜阁:夜晚的楼阁。
翻经:阅读和研究佛经。
碧眼:形容眼睛明亮如碧玉。
谁参:谁能领悟。
庭畔柏:庭院边的柏树,象征坚韧与长寿。
赤身:赤裸身体,指僧人。
社中莲:寺庙中的莲花,象征纯洁。
胜景:优美的景色。
佳句:好的诗句。
闲人:有闲暇时间的人。
寄一篇:寄送一篇文章或诗篇。

鉴赏

这首宋诗《寄圣水老法照》是林表民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禅林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友人法照的敬仰之情。首联“五载禅林结净缘,又飞一锡过甘泉”描绘了诗人过去五年在禅林中的修行生活,以及再次踏上旅程去往甘泉寺的情景,流露出对禅修岁月的眷恋。

颔联“晓池洗钵云常润,夜阁翻经月自圆”通过描绘清晨洗涤僧人用的木鱼(钵)的场景,以及夜晚在寂静的阁楼中研读佛经的宁静画面,展现了僧侣们生活的清寂与禅意,月亮的圆满也象征着佛法的圆满。

颈联“碧眼谁参庭畔柏,赤身难并社中莲”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碧眼”可能暗指法照的智慧,而“庭畔柏”则寓意坚韧不屈,与“社中莲”(佛教中常用来比喻清净无染)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法照独特人格的赞美。

尾联“饱看胜景多佳句,好为闲人寄一篇”既是对法照游历山水、观察自然所得的诗才的肯定,也是诗人期待能从法照那里得到更多禅意与诗意的寄语,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精神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交融的特色,以及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52)

林表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饯赵清中主上元簿

六代旧都遗迹在,词人怀古去登临。

长干塔上青山远,玄武湖边碧草深。

肯把簿书遮望眼,但图方略副焦心。

平江大海虽吾愿,台阁须材必访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天台邵明府履善遗牡丹各赋一绝(其一)

人间兴废手搏沙,乔木犹存少故家。

不见石边题甲乙,空馀姓氏落名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天台邵明府履善遗牡丹各赋一绝(其四)

一枝美过玉柈盂,岁晚何由复遇苏。

我欲命名名不得,有名无实不如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次韵刘允叔丈主簿读予所编天台集见赠之作

楼头残月映储胥,人在西窗酒醒馀。

梦里都忘阆风路,吟边如到玉霄居。

邻墙共作无何饮,别墅期看未见书。

祇恐弓旌便招去,汉家答诏待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