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桃源图

战国方忿争,嬴秦复狂怒。

冤哉鱼肉民,死者不知数。

斯人逃空谷,是殆天所恕。

山深无来遥,林密绝归路。

艰难苟生活,种莳偶成趣。

西邻与东舍,鸡犬自来去。

熙熙如上古,无复当世虑。

安知捕鱼郎,延缘至其处。

遥遥千载后,缅想增慨慕。

即今生齿繁,险绝悉开露。

山中无木客,川上靡渔父。

虽怀隐者心,桃源在何许。

况兹太平世,尧舜方在御。

干戈久己戢,老幼乐含哺。

田畴毕耕耨,努力勤蓻树。

毋为问迷津,穷探事高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诗人以战国至秦的历史背景引入,表达了对战争与暴政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接着,诗人通过“斯人逃空谷”、“山深无来遥”等描绘,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自足的桃源景象。

“西邻与东舍,鸡犬自来去。熙熙如上古,无复当世虑。”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桃源中和谐宁静的生活场景,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没有世俗的忧虑和纷扰。这种理想化的桃源生活,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与超越。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醉于这种理想状态之中,而是通过“安知捕鱼郎,延缘至其处”、“遥遥千载后,缅想增慨慕”等诗句,表达了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诗人也意识到,尽管桃源生活令人向往,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这引发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最后,“即今生齿繁,险绝悉开露。山中无木客,川上靡渔父。虽怀隐者心,桃源在何许。”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现实社会中的挑战与困境,指出即使在人口众多、环境险恶的情况下,真正的桃源生活也难以寻觅。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独特情怀与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题李伯时元祐内厩五马图黄太史书其齿毛

五马何翩翩,萧洒秋风前。

君王不好武,刍粟饱丰年。

朝入阊阖门,莫秣十二闲。

雄姿耀朝日,灭没走飞烟。

顾盻增意气,群龙戏芝田。

骏骨不得朽,托兹书画传。

誇哉昭陵石,岁久当颓然。

形式: 古风

酬滕野云

滕君本臞儒,肝鬲足清气。

赋诗多秀句,往往含古意。

大誇江山美,一洗尘土翳。

平生有诗癖,得句时自憙。

尔来荒芜甚,枯涩常内愧。

锦绣忽堕前,令我喜不寐。

功名亦何有,富贵安足计。

唯有百年后,文字可传世。

霅溪春水生,归志行可遂。

閒吟渊明诗,静学右军字。

但恐君未閒,书成无由寄。

形式: 古风

述太傅丞相伯颜功德

兴癈本天运,辅成见人庸。

舆地久以裂,车书会当同。

先帝昔在御,如日行虚空。

六合仰照耀,一方顾颛蒙。

授钺得人杰,止戈代天工。

铁马浮度江,坐收破竹功。草木纷震动,山川变鸿?。

地利不复险,金城何足攻。

市靡易肆忧,兵无血刃红。

孰能年岁间,伐国究始终。

老稚感再生,遗黎忘困穷。

归来一不取,匹马走北风。

九域自此一,益见圣世崇。

大哉先帝仁,允矣丞相忠。

嗟我始弱冠,弗获拜此公。

作颂歌元勋,因之写吾衷。

形式: 古风

送文子方调选云南

我友文子方,其人美如玉。

高谈动卿相,惠利厚风俗。

文章多古意,清切绿水曲。

纷纷凫鹥群,见此摩霄鹄。

今当使西南,万里道邛蜀。

铨衡非细事,贤俊要甄录。

远人待子来,饥者望菽粟。

贤劳亦常事,但恐期程促。

马嘶晨当行,草长春正绿。

执手临路歧,使我空踯躅。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