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曲

征衣捣罢立徘徊,欲寄征人意转哀。

昨日邻家归戍客,道郎又过李陵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捣衣曲》由清代诗人金序珽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女性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与哀愁。

首句“征衣捣罢立徘徊”,开篇即以捣衣这一传统动作引入,女子在完成为远行丈夫准备衣物后,站在原地犹豫不决,这不仅表现了她动作的结束,更暗示了情感的延续与复杂。捣衣的动作象征着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而“立徘徊”则形象地刻画出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既想将衣物寄给远方的丈夫,又因未知的离别与战事而感到忧伤与不安。

次句“欲寄征人意转哀”,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她想要通过衣物传递对丈夫的思念与关怀,但这种行为反而加剧了她的哀愁。这种哀愁并非简单的离别之痛,而是包含了对战争的忧虑、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对丈夫安危的深深挂念。

第三句“昨日邻家归戍客”,引入了一个对比的场景。邻家的戍客归来,意味着有人从战场回到了家园,这不仅带来了暂时的安宁与团聚的希望,也反衬出主人公所处的孤独与等待的痛苦。戍客的归来与主人公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加重了她内心的失落感。

最后一句“道郎又过李陵台”,以李陵台这一历史典故作为背景,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悲剧色彩。李陵台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战场遗址,常被用来象征战争与牺牲。这句话暗示了主人公的丈夫可能再次踏上征途,前往未知的战场,预示着新的离别即将到来。通过“又”字,强调了这种离别的频繁与不可避免,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整体而言,《捣衣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场景设置,深刻地反映了战争背景下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哀愁,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动人,是清代闺怨诗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2)

金序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残月

犹有余痕留碧落,一钩正照五更寒。

何曾残月输新月,不是征人不肯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述怀

征车天晓出重关,未计何时傍鸟还。

河朔雄风环上谷,幽并全势控中山。

饭思钜鹿心犹在,酒酹平原泪暗潸。

回首金台是云际,望诸君已去人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宛上送友

去岁云涛浮汴泗,今年萍水寄宣州。

为怜五斗萧条日,可作三吴汗漫游。

于我自惭骐骥枥,送君应典鹔鹴裘。

水晶盐好难留客,淮海风高芦荻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郎赵客杏花村原韵即以志别

莫漫叹邱墟,花间好结庐。

君能横槊赋,我欲带经锄。

开卷曾窥豹,垂竿不羡鱼。

却怜归路杳,别思复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