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泛舟桃花坞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诗意。首句“三十春光晓望初”点明时间与地点,春光正好,晨曦初现,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温暖而明媚的基调。接着,“仙城谁问武陵渔”,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将桃花坞比作仙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孤村潮上堪移舸,万树溪深拟结庐”两句,通过描绘泛舟于桃花盛开的溪流之上,以及想象在繁花似锦的树林中建屋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这里的“孤村”与“万树”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桃花坞的宁静与幽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归隐的情感。
“醉色宜沾红雨乱,胜情真与锦茵舒”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美的状态。春雨细密,花瓣纷飞,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人心醉神迷。诗人以“醉色”形容这种感受,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眼前景色的痴迷与陶醉。
最后,“得随杖履须行乐,回首元都事总虚”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对过往的反思。他意识到,只有把握现在,享受眼前的美好,过去的荣华与烦恼终将化为虚无。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