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采莲曲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谁家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秋天的江边莲子繁多,采莲的少女倚着船儿唱歌。
青色的莲蓬饱满整齐,争先恐后地在水波中摇曳。
试着拉起绿色的茎去寻找藕,断裂处丝多且易刺伤手。
她穿着白衣束着腰,衣袖半卷,不戴玉钗,妆容淡雅。
船舱还未装满,她询问远处哪家人家住得更远。
归程中,我们共同等待傍晚的潮水上涨,独自划船,玩弄着芙蓉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江边采莲女的生动图景。开篇“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两句直接勾勒出季节背景和人物活动,给人以美好心境。接着“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通过对莲藕生长状态的描写和采摘动作的刻画,展现了秋日莲塘的繁忙景象。

诗中“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则从细节上展示了采莲女儿辛勤劳作的情形,以及工作中的不易,通过对比突出了她们的坚忍和刻苦。接着的“白练束腰袖半卷, 不插玉钗妆梳浅。”描绘出采莲女孩朴素而又不失娇媚的打扮,透露出诗人对女性形象的细腻观察和赞美。

最后,“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谁家家住远。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则是对采莲女孩工作结束后情景的描写,她们在等待着将要到来的潮汐,在此之前询问彼此的居所,还有对美丽水生植物的玩耍,这些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诗意。整首诗通过对采莲女孩一日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乡村秋景的宁静与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对平凡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和赞赏。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贾客乐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满湘渚。

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卖翁。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董逃行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

形式: 乐府曲辞

送远曲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劝僮仆。

青天漫漫覆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