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首(其一)

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

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

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

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杂诗四首》之其一。诗中以司马相如的文才为引子,探讨了财富与名声的关系,以及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首句“相如妙文辞,高处无与敌”赞美了司马相如的文采斐然,才华横溢,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接着,“多财为身累,终老污名迹”指出,尽管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可能会成为人生的负担,最终导致名声受损,留下遗憾。这种观点反映了对物质追求与道德品质之间平衡的思考。

“人生取予际,千载观令德”则强调在人生的每一个选择时刻,都应该以高尚的品德作为衡量的标准,即使在千年之后,高尚的品德也会被人们铭记和敬仰。这表明了作者对于个人品德的重视,认为品德是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关键因素。

最后,“苟富何足论,丧节良可惜”表达了即使富有的生活也无需过分追求,因为丧失了原则和节操才是最可悲的。这句话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坚守道德底线,不因财富而迷失自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司马相如的文才与财富的影响,深刻地探讨了个人品德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不应因追求财富而牺牲自己的原则和节操。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杂诗四首(其二)

好名未知道,古人有扬雄。

著书欲传世,不暇脩厥躬。

圣言德之馀,屈伸与天同。

哀哉大节废,岂足称固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诗四首(其三)

贾生信英才,蚤识当世事。

身逢致治期,遇主亦天意。

道高固难合,流俗工媢忌。

一死尚足多,千秋想奇气。

形式: 古风

杂诗四首(其四)

幡幡市井人,出纳量锱铢。

积财至千万,侈然夸有馀。

华堂占广陌,列肆遍通衢。

朝餐聚侠客,莫饮罗名姝。

一朝与法遇,家破及妻孥。

金玉归县官,不能赎其躯。

郭解既夷灭,季伦亦门诛。

安知子原宪,穷巷歌唐虞。

形式: 古风

脩德以诗寄次韵

藜羔淡无和,腐粟舂难圆。

羞将馈俗宾,欢笑置子前。

子岂乏粱肉,对之每欣然。

云胡恐费我,来往动经年。

子行信劳止,吾道良足怜。

深期挹嘉话,不必枉华笺。

抱痁百日卧,欲言无与朋。

敦敦守一床,鬓脱影如僧。

岂惟形容悴,智识无由增。

视此不弃捐,子心一何弘。

细人忘名轧,俗士为利懵。

孰能使余慕,君子固有恒。

营营苟得者,忍以利易生。

徇欲遂忘反,捐躯匪其情。

古人崇仁义,讲切极粹精。

于斯弗自得,猩狖垂绅缨。

贵有不足怀,贱有不足轻。

景公徒千驷,子真岂其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