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西湖夜泛高炳如集客赵临安蟠老致饷同游者陈可行杨少云李元德王顺伯何绍彭张宗尹杨氏子弟侍僧方与焉次炳如韵

西湖著明月,万象各偃伏。

夙昔湖上游,赓酬动盈束。

未有夜泛诗,此诺吾屡宿。

剥啄闻招呼,纵臾戒行速。

读君纸三过,洗我愁万斛。

行行正作意,在在堪刮目。

山光真起予,过雨俨新浴。

精蓝憩深幽,疏篁庇脩绿。

棋声节风瓯,参差自成曲。

睡乍味觉甜,语软气能馥。

老僧与客忘,谛紬楞严轴。

小立水花净,一堤良意足。

方舟晓兴动,篙人听回复。

薰风散金波,心境两愁独。

是中有妙句,万古无管属。

诗家高书记,前赵今鲍叔。

归来要推敲,遣饷到林谷。

陈榻初解悬,膺门契仍笃。

不遗太学蕃,王杨共高躅。

陆笑阿戎谈,足以侍几牍。

支郎更可人,啖蔬如啖肉。

而我厕髯张,形骸愧珠玉。

敢逃清白眼,仅免朱丹毂。

明朝软红中,清游梦应续。

未叹终滞淹,湖山已收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湖夜游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山水、禅寺、棋声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中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西湖著明月,万象各偃伏”以月光洒满西湖,万物静默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景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夙昔湖上游,赓酬动盈束”回忆往昔与友人在湖上的欢聚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未有夜泛诗,此诺吾屡宿”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创作夜游西湖的诗歌感到遗憾,但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接着,“剥啄闻招呼,纵臾戒行速”描述了友人的热情邀请,诗人欣然前往的情景。

诗中多处运用了自然景观来衬托情感,如“山光真起予,过雨俨新浴”,以雨后山色的清新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愉悦。“精蓝憩深幽,疏篁庇脩绿”则描绘了禅寺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棋声节风瓯,参差自成曲”通过棋声与风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悠扬的音乐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而“睡乍味觉甜,语软气能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交谈时的轻松愉快。

“老僧与客忘,谛紬楞严轴”则展示了僧侣与访客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佛法的共同追求。“小立水花净,一堤良意足”则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赏与满足。

最后,“方舟晓兴动,篙人听回复”描绘了清晨划船的情景,而“薰风散金波,心境两愁独”则以自然界的微风与湖面的波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西湖夜游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自然、友情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91)

许及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薛子明由罗浮登富览

罗浮映挂綵,富览游兹亭。

地非南海峤,山结北斗城。

双鳌插奔澜,万峰若屯营。

往复信潮汐,日夜归沧溟。

沙涨陵谷移,水落洲渚横。

谢客纾目力,郭公参地形。

夫君有心哉,象纬罗中扃。

形式: 古风

次韵薛子明赋雪渊寒瀑

南山阻且秀,三峰屹而挺。

笙跨夜鹤声,松纳古潭影。

珍潜滃无眹,樵涉深及胫。

星娥閟灵踪,月卿探幽屏。

同气想飞霞,相过谈倒景。

傥遇莲叶舟,定自太华井。

形式: 古风

游石梁

天柱昔饱观,石梁今创见。

愧此叉枒姿,空费轮囷荐。

安得愚公移,往作灵光献。

突兀千里间,普适寒士愿。

形式: 古风

沈丈察院次游凤山韵见示再次韵奉酬

短思如枯蘖,不忘雨露滋。

一朝得甘霔,牙檗纷差差。

向来圯上编,敢孤老人期。

至今巾箧中,常觉律吕随。

风骨自难蜕,寸心恐终违。

苦语迫应酬,如醉多倾攲。

拟求风斤斲,庶使胶柱移。

遗以五色篇,服之欲生翚。

东隅纵已失,南车足占迷。

堂堂豸冠老,伟论堪扶危。

不妨似妩媚,正尔烦逶迤。

馀事出长技,传玩争矜持。

高吟有催和,好雨诚知时。

疲驽惧难驾,渴骥思脱羁。

行当遂远放,雁伴聊同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