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井

此山鳌不动,此井蟹如何。

小阜为拳石,晴田看尽波。

俯知云障下,却放日轮过。

一上一回首,层层眼界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这座山像巨鳌静止不动,这口井中的螃蟹又怎能活动自如。
小小的土丘上有拳头大小的石头,晴朗的田野上波光粼粼。
低下头能看见云层遮挡下的景象,抬头时太阳又从云层后露出。
每向上一步回头望去,视野随着层次的增加而丰富多样。

注释

此山:这座山。
鳌:古代神话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不动:静止不动。
此井:这口井。
蟹:螃蟹。
小阜:小土丘。
拳石:拳头大小的石头。
晴田:晴朗的田野。
尽:全部,都。
俯知:低头看到。
云障:云层的遮挡。
却放:却让。
日轮:太阳的圆盘。
一上:每向上一步。
回首:回头。
层层:逐层。
眼界:视野。

鉴赏

这首诗名为《蟹井》,是宋代诗人陈藻所作。诗中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层次的画面。"此山鳌不动",鳌指大龟,象征着山的稳固;"此井蟹如何",将井与蟹相结合,暗示井水的平静,如同螃蟹的静止。接下来,"小阜为拳石",形象地写出山中小丘如拳石般错落有致,"晴田看尽波"则展现出广阔的田野在阳光下泛起波光。

诗人通过"俯知云障下,却放日轮过",描绘了从井口向下望去,云雾缭绕,仿佛遮挡住了视线,但太阳的光芒依然穿透云层,洒落下来。最后两句"一上一回首,层层眼界多",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随着视角的变化,眼前的景色也随之丰富多样,层次分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井为中心,通过比喻和描绘,展现了自然景物的静美与变化,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人生的哲思。

收录诗词(326)

陈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艾轩老先生文集刊传上以揄扬其问学下则得佛家以法布施之意前后数君子有是志而不果今日薄西山幸一见此喜成古风三篇以贺后来之有作者且述下悰云(其二)

夫子删诗去,流年近二千。

何人悟芣苢,此老独遗筌。

活鲤收入袖,化龙骑上仙。

傍看休发问,无语堪相传。

假令托忠恕,投块答僧禅。

依前提出后,未谁知的然。

给还上手契,各认落江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伯温索诗贺令姊夫生朝

一生开读度残年,纠者劳劳与办钱。

恰似丛林充化士,历多世态得真禅。

忽教衰老亲题疏,也且低垂敢自贤。

随顺却遭开眼白,屈伸谁识草经玄。

官催租赋鞭笞急,家乏憔苏色语煎。

节序酒殽虽可废,妻孥沟壑恐将填。

不成底事空归去,别问良媒解倒悬。

乐内太深颜氏子,生朝索贺郭郎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城山

云雾成佳景,天明又几回。

忽携诗句入,别放画图开。

远树沉如立,行歌去似来。

小船冲雨过,高柳接湖栽。

月自孤青月,台呼怪石台。

故园无梦想,近拟筑岩隈。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一古一律贺懒翁宏仲七十(其一)

醵饮高堂庆古希,名存寔是节常仪。

百篇自号懒翁诗,一句谁吟持侑卮。

我见前程多险巇,朝闻夕可宁不怡。

健如此叟更待时,黄金散尽呼来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