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三首(其三)

家有插架书,可惜读未破。

饥寒驱我来,安能闭门坐。

长安縻斗粟,清节未肯挫。

偷嫁不知倡,乞食不如饿。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鉴赏

这首诗《游子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何栻所作,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外奔波,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原本坚守的清高节操的故事。

首句“家有插架书,可惜读未破”,点明了主人公曾有过读书学习,追求学问的理想,但这些珍贵的知识并未得到充分的运用或发挥。接着,“饥寒驱我来,安能闭门坐”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因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家园,四处漂泊的无奈与现实压力。

“长安縻斗粟,清节未肯挫”中,“长安”象征着繁华与机会,而“斗粟”则代表了微薄的生活所需。尽管在长安这样的地方,生活条件艰苦,但游子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坚持的清高节操。“偷嫁不知倡,乞食不如饿”这两句,则揭示了游子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如“偷嫁”、“乞食”,这与他原本的清高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游子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游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他们在道德与生存之间的艰难抉择,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和人文关怀精神。

收录诗词(156)

何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同里缪晋蕃小影

辞家几千里,云山梦中绿。

蹀躞苦不归,欲归已无屋。

身经荡析馀,安坐便为福。

劳人事休憩,十日就君宿。

知君俯群碎,真气吐滂薄。

高襟抱泰华,可以一拳缩。

心事当拿云,何为久局促。

饥驱坐相累,尘羁就而缚。

身无傅天翼,雄飞不如伏。

何时遂初衣,幽栖据岩谷。

但恐鳌柱颓,蓬庐无处托。

道路已荆棘,踟蹰惧伤足。

有家归亦难,况乃贫无粟。

行从黄石公,奇方传辟谷。

形式: 古风

坎窞行

石荦确,车冬昽,车声石声在水中。

左谾右豅,前窿后穹。

一蹶恐触头颅红,整襟凭轼呼从容。

天不知东与西,地不知高与低,人不知寒与饥。

但见雨索索,云迷迷,风声怒噎妃呼豨。

我乃不知水神为俞儿,山鬼为冰夷。

鬼神颠倒纷儿嬉,江湖满地走蛟蜃,我独踽踽而栖栖。

一尺水,一尺泥,人没两骭,马没四蹄。

居我乎无屋,行我乎无蹊。

使我车如舟,胡不篷与索。

使我马如龙,胡不鳞与角。

我心如辘轳,我身如桎梏。

我行西北却遇东南风,可惜我无羽翼听天缚。

天乎天乎无太酷,黄河之水不受天约束。

潴我田畴,荡我城廓。

万灶如萍泛榱桷,?室鳞堂占民屋。

大鳖长鳅餍人肉,安得钱塘铁弩三千镞,一彀要令三舍缩。

哀此灾黎谁所牧,百有一存无食宿。

天既不能雨金复雨粟,俯视仳㒧同一哭,此雨涔涔泪飞落。

古人有言为我告,吉凶同患先忧而后乐。

我书不为苍生读,焉用钜篇细字撑腰腹。

何计为天苏怨毒,斯民之孽谁之福,谁欤安坐支天禄。

噫嘻乎,箕卷舌,铛折足,而我车轮忽生角。

形式: 古风

邯郸庐生祠四首(其一)

十二因缘何日了,三千功行几人修。

百年岁月瞢腾过,断送神仙是枕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邯郸庐生祠四首(其二)

身世果然如梦好,神仙也觉度人难。

劳劳多少长安客,未到封侯梦已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