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空本落雁横天,渡水穿林到法筵。
废寺清钟风外杳,疏篱丛菊雨中鲜。
漫将意气夸元度,自有才华并皎然。
安得寿宁秋色永,时来酬倡月明前。
这首清代诗人超普的《秋杪归觐建隆本师晤臞庵先生》描绘了一幅深秋归乡的画面。首句“山空本落雁横天”,以空山寂寥、大雁南飞的景象,渲染出秋日的萧瑟与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次句“渡水穿林到法筵”,通过描绘过河穿林前往师门的场景,展现出对佛法修行的虔诚和对师长的敬意。
第三句“废寺清钟风外杳”,写的是废弃寺庙中的钟声在风中飘渺难寻,暗示了时光流转和历史的沧桑。第四句“疏篱丛菊雨中鲜”,则聚焦眼前景致,秋雨中的稀疏篱笆和鲜艳菊花,构成了一幅清新而孤寂的画面。
第五、六句“漫将意气夸元度,自有才华并皎然”,诗人自谦地表示不会像元度那样炫耀意气,而是欣赏自己与臞庵先生同样出众的才华。最后一句“安得寿宁秋色永,时来酬倡月明前”,表达了诗人希望师徒间能长久相聚,共享秋夜明月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描绘秋日景色和归途所见,展现了诗人对师恩的感激和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岁月静好的向往。
不详
五十年来出此山,那知又逐丛风还。
雷轰电转浑如梦,销尽尘缘顷刻閒。
君王台榭结层阴,竹树迷离伤客心。
只有寒鸦啼废冢,绝无萤火照空林。
二分明月留天地,一派烟波自古今。
六代繁华空极目,杖藜从此罢登临。
独宿云堂一磬深,空山莲漏滴沈沈。
月临绀殿浮松气,风动金铃落梵音。
永夜禅镫悬客梦,高秋旅雁动乡心。
虚窗渐觉晨光满,惆怅行歌别旧林。
夜月澄寒辉,居然入深院。
修竹相参差,浮云忽隐见。
十里澹秋烟,匝地开匹练。
独坐谢纠纷,灵禽下荒甸。
渺然等予怀,孤飞无眷恋。
西邻有老人,隐居足欢宴。
况兼南窗南,明月照渠面。
放却掌中杯,焚却案头砚。
安得乘仙槎,共造清虚殿。
玄关君独窥,词源谁敢擅。
予性懒是真,行吟颇忘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