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杂诗平韵(其二十)》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宗教、自然以及艺术的深刻见解。
首联“流光冉冉半消磨,但得过时亦且过”,以时间的流逝为引子,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认为,既然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那么就应当珍惜当下,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地度过每一天。
颔联“绣佛逃禅仿苏晋,强人说鬼类东坡”,这里运用了典故,提到苏晋和苏轼两位历史人物。苏晋以绣佛、逃避禅宗著称,而苏轼则以敢于表达自己观点、不畏权贵而闻名。诗人在这里或许是在探讨宗教信仰与个人意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
颈联“龙睛点去诚如许,虫臂生来又若何”,这一联以奇特的意象,描绘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龙睛点去,可能象征着某种力量或启示;虫臂生来,则可能是对生命初始状态的一种描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本质、自然规律以及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思考。
尾联“语到一般皆造化,不应哭也岂应歌”,总结全诗主旨,强调了语言与自然、宇宙之间的联系。诗人认为,无论是哭泣还是歌唱,都是人类对于生活体验的表达,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自然的赋予。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对人类情感与自然法则之间和谐共存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宗教、自然和艺术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