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涧流急易转,溪竹暗难开。
近楼俄已失,前洲忽复回。
石岸生寒藓,沈根渍水苔。
菱舟失道去,归凫迷径来。
这首诗描绘了曲涧的幽静与动态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流的急转、竹林的深邃、以及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通过“近楼俄已失,前洲忽复回”,巧妙地表现了视线在景物间流转的瞬间感受,体现了空间的流动与转换。而“石岸生寒藓,沈根渍水苔”则将静态的景致与生命的活力融合,寒藓与水苔的生长,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最后,“菱舟失道去,归凫迷径来”以动衬静,菱舟的迷失与归凫的迷茫,进一步丰富了意境,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不详
骈文家。名不详。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隋书·经籍志》著录《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
花开人不归,节暖衣须变。
回钗挂反环,拭泪绳春线。
今夜月轮圆,胡兵必应战。
妾家边洛城,惯识晓钟声。
钟声犹未尽,汉使报应行。
天寒砚冰冻,心悲书不成。
金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
欲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
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