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三首(其三)

画檐净流云,鲜月代秉烛。

上有梧树枝,下有寒泉绿。

夜深地复静,俯仰皆自足。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夜晚景象。诗人陆深以细腻的笔触,将画面铺展在读者面前。

“画檐净流云”,开篇即以“画檐”点出居所之雅致,云流于其上,仿佛整个屋檐都被云彩装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净”字则强调了云彩的纯净与流动之美,为后续的意境奠定了基调。

“鲜月代秉烛”,月亮如同一盏明亮的灯,替代了需要手持的烛火,照亮了夜的深邃。这里的“鲜月”不仅指月亮的明亮,也暗示了月光的清冷与纯净,与前句的“净流云”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幽的夜晚场景。

“上有梧树枝,下有寒泉绿”,诗人进一步扩展画面,将视线从高处的云层转向下方的自然景观。梧桐树的枝叶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生动,而下方的寒泉则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动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夜深地复静,俯仰皆自足”,最后两句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与感慨。夜深之时,大地归于寂静,无论是抬头仰望星空,还是低头观察脚下,都能感到内心的满足与平静。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52)

陆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中新刻临川集甚佳双江聂文蔚持以见赠携之舟中开帙感怀寄诗为谢

少小有书未能读,暮年好书读不得。

岂惟簿领少馀间,两眼冥蒙泪旋拭。

帘前见物私自怜,雾里看花惯曾识。

忆昔家住东海滨,世务耕农寡文墨。

勉勤诵习起家门,每事收藏节衣食。

一从观国上皇都,十载具官充史职。

长安朋辈心多同,古典探搜事尤力。

荆文丞相宋熙丰,国监遗文旧尝刻。

猗予谬司六馆成,手许校磨工未即。

当今楔枣称吴中,唐模宋板俱奇特。

是非本定空爱憎,报复何穷恣翻覆。

文章功业两难朽,治乱兴亡三太息。

苏州太守古邺侯,贻我远胜黄金亿。

楼船风雨满章江,把玩新编坐相忆。

形式: 古风

苍鹰图

苍鹰瞥地风萧萧,狐耶兔耶狂欲跳。

老拳未放轻一攫,侧目政尔愁双翘。

天空秋老关塞晚,落日孤林万山远。

览图令人气满膺,荆榛匝地移兰畹。

林生五岭太平人,何事落笔心先嗔。

忠贞立朝奸佞惧,貔虎负壑山林春。

锦衣周君人中杰,意气要与图争烈。

封侯万里看下鞲,一洒平芜遍毛血。

形式: 古风

次荅沈叔明石屏歌

效古初开绿野堂,偶置屏石增清光。

此屏来自万里道,产向滇南山水乡。

点苍秀色多烟景,云雾重重玉龙隐。

星斗高侵太白峰,海天常拂扶桑影。

疑有阴阳变晦明,卧游坐对俱峥嵘。

若非黑白分明见,必是丹青点缀成。

猗予少日多游兴,今已白头寻蔗境。

爱月时登庾亮楼,归田重理陶潜径。

摩挲此石得大观,羲娥来往双转丸。

独倚岩峦酒醒后,便觉空同眼界宽。

微茫云外见新月,晃漾峰头馀积雪。

长夜高堂如有神,衣冠满座皆含冽。

多君珠玉罗胸中,落笔宛有唐初风。

为我石屏歌一阕,安得持献天子明光宫。

形式: 古风

次荅姚子明石屏歌

乾坤奇秀皆储精,老我俨山偏多情。

是中犹有爱石癖,一见奇石双眼明。

十年去国行八省,参谒咨请兼逢迎。

晚蒙圣恩召自蜀,置之金马白玉京。

晨趋黄扉暮紫闼,左图右史心无营。

赐金月俸有馀镪,买得一屏当座横。

人言此屏本无价,我亦得意还若惊。

烟云缥缈天台路,岩壑隐映芙蓉城。

瑶池东来降王母,仙掌擘出烦巨灵。

有时坐对一长啸,便觉毛骨随风轻。

滇南蒙段昔开国,此石充贡万里程。

携归东海添秀气,聊与平泉作后尘。

得君长歌更增重,五色光燄辉文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