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屈翁山

燕山晋塞早凭陵,老去丘园自枕肱。

奉母安期蒲九节,著书弘景阁三层。

琴心久歇辞谣诼,龙性初驯避弋矰。

终竟才人须学道,才华减处道缘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此诗《赠屈翁山》由清代诗人潘耒所作,通过对屈翁山的赞誉,展现了对才华与道义并重的推崇。诗中以“燕山晋塞”开篇,描绘出一种壮阔的边塞景象,暗喻屈翁山虽身处动荡之世,却能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接着,“老去丘园自枕肱”一句,既表达了屈翁山晚年归隐田园的情怀,也暗示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奉母安期蒲九节,著书弘景阁三层”两句,通过描述屈翁山孝顺母亲、勤奋著书的场景,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其中,“安期蒲九节”可能借用了古代孝子的故事,象征着屈翁山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弘景阁三层”则表明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

“琴心久歇辞谣诼,龙性初驯避弋矰”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屈翁山在面对是非曲直时的坚持与智慧。他选择远离纷争,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如同龙性初驯,不轻易被外界所扰。这里不仅体现了他对个人品格的坚守,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终竟才人须学道,才华减处道缘增”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对屈翁山的最高赞誉。它强调了才华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认为真正的才人不仅要具备卓越的才华,更应懂得修身养性,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珍贵,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赠屈翁山》不仅是一首对屈翁山个人品质和成就的赞美之作,更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反思和呼吁,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才华的同时,不忘提升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收录诗词(35)

潘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浴日亭

孤亭临望尽重溟,天水相摩不断青。

日跃半洋皆紫电,潮来大地一浮萍。

鹏游世界原空阔,蜃吐楼台自杳冥。

何必褰裳慕蓬岛,当知此地即珠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广武

盖世英雄项与刘,曹奸马谲实堪羞。

阮生一掬西风泪,不为前朝楚汉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天柱峰僧饷黄独

黄独分来瓦铫边,香丁紫芋大于拳。

笑他懒瓒浑闲事,误却长源三十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方尔止还金陵

尔从霅水来,片帆不肯住。

乘风夜过洞庭西,芦花瑟瑟满寒渚。

渚清沙白今送君,朔风旅雁高入云。

官司捉船船户避,津吏前头不敢行。

问君归思一何切,笑指征衣已百结。

旅馆朝来花正繁,客愁今去柳堪折。

双桨随君送君去,莫忘江城离别处。

遥指金陵宫阙旁,蒋山夜火乌栖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