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病不寝而作

溪莲水晶秀,结子心独苦。

抚己良自惜,不若忘忧草。

昨忻菽水欢,今病心如捣。

肺肝倘可疗,岂但慕割股。

肝肺亦已摧,安得悲速老。

老态发日逼,发白心转赤。

暮暮与朝朝,左右进药食。

食苦谁能甘,食甘谁能释。

视膳古为孝,一气共忻戚。

何日上高堂,彩衣奉颜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母病不寝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病情的深深忧虑和对自己不能尽孝的自责。诗中以溪边莲花比喻母亲的纯洁和美丽,"水晶秀"描绘出莲的清雅,然而莲子却承载着独自的苦涩,象征母亲内心的痛苦。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替代母亲的病痛,只能寄希望于忘忧草般的解脱。

"昨忻菽水欢,今病心如捣"回忆起昔日家庭和睦的温馨时光,与今日母亲病重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的心如同被捣碎般痛苦。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治疗母亲,甚至愿意效仿古人割股疗亲,但现实是残酷的,母亲的病情已经严重到让他感到肝肺俱摧。

"老态发日逼,发白心转赤"描述了母亲日益衰老的景象,诗人内心更加焦急,希望能延缓岁月的无情。他每日服侍母亲,尽管饮食苦涩,但他明白这是孝道的表现,一同承受着欢乐与悲伤。

最后,诗人许下心愿,期盼有朝一日能身着彩衣,回到母亲身边,尽享天伦之乐,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爱和对家庭团圆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关怀和孝顺之心。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陪陈睡乡如先墓致祭

晓雨净炎氛,疏云霭朝阳。

与子誓言迈,肩舆鸣相将。

山花向人笑,好鸟翱还翔。

景物虽可乐,悲怀翻感伤。

引望埋玉处,白云起荷塘。

墓草忽已青,岁序易炎凉。

感君絮酒意,中心讵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吴方伯王宪副过小瀛同登楼泛艇为乐

新晴天气佳,轻波动微曛。

被蒙君子顾,画船联海滨。

小堂高宴会,海错亦前陈。

一笑群忧馀,六载此倾樽。

泛艇小瀛外,虚阁淩青云。

舒怀共远眺,聊用慰良辰。

形式: 古风

甘景阳司训自郡中还过小瀛

客舟何悠悠,来自天际头。

水荇动微飙,旭日孤帆收。

云是樗里子,薄言与同游。

维南有嘉木,好鸟时相求。

对此终日夕,聊以忘吾忧。

未应小瀛月,虚系荡湖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将如江门系舟海珠寺谒李文溪新复祠像

峥嵘起孤根,四面迥无隣。

云是文溪筑,当作李公墩。

屹立彼中流,以墩肖于人。

废兴无定主,此事亦迷沦。

万物理固然,自馀何纷纷。

瞻像绕三匝,感慨复何言。

藤萝附高木,得意干青云。

惟有夕阳鸦,江水自冬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