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的《送沈惟顺户曹北上》。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其北上旅途的关切之情。
首联“为问淮南士,何如沈隐侯”,以淮南士与沈隐侯(即沈约)作比,表达了对沈惟顺才能与品德的赞誉。接着,“三坟看蕴籍,八咏见风流”两句,通过典故进一步赞美沈惟顺的才华横溢和文采飞扬。
“花忆上林日,凫飞炎海秋”描绘了沈惟顺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美好回忆,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旅程的期待。接下来,“驱鸡才独展,驯雉效全收”则以动物的驯服比喻沈惟顺的治理才能,展现出其卓越的领导力。
“夙系苍生望,能宽白屋愁”表达了沈惟顺深受百姓爱戴,能够解决民众疾苦的形象。而“新恩持戟贵,旧俗揽车留”则展现了他在新旧制度交替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泗水悬情剧,燕云满目浮”两句,以自然景观象征情感的深厚与广阔,同时也预示着沈惟顺北上旅途的遥远与艰难。接下来,“行无陆贾橐,去有李膺舟”以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沈惟顺旅途安全的祝愿。
“乱后趋庭意,时来报国忧”则体现了沈惟顺在动荡时期的责任感与爱国情怀。最后,“人方轻楚调,君独佩吴钩”表达了对沈惟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以及对其勇往直前的鼓励。“四海犹传箭,千官拟借筹”则暗示了沈惟顺在国家大事中的重要角色。“握兰知思苦,起草见深谋”赞扬了沈惟顺的智慧与深思熟虑。“名向鸳行重,功从麟阁求”表达了对沈惟顺名声与功绩的高度评价。“周南留滞者,相忆倚江楼”则是对沈惟顺离别之际的深切思念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