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关山月》(其一)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通过描绘边关月夜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情感与对战争的沉思。
首句“长风吹海月,来向玉关明”,以长风和海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辽阔而神秘的氛围。海上的月亮被长风吹拂,似乎特意来到玉门关前照亮,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隐喻着边关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接着,“及此登楼望,应多出塞情”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登高远眺,心中涌起的是对边塞生活的深深感慨,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战争的忧虑。
“阵云含晕缺,战马傍轮鸣”描绘了一幅紧张而肃穆的战场画面。阵云中透出的缺痕,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战马旁的轮鸣,则是士兵们行军时的声响,充满了力量感和紧迫感。
最后,“莫问刀头事,长榆更远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渴望。他劝告人们不要去追问战争的残酷细节,因为还有更多的士兵需要远征,继续保卫国家和边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关月夜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边塞生活和战争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