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卖花声》或《浪淘沙》,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孤独与渴望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洞察。
“十二画棂青”,开篇以“十二画棂”为视觉焦点,青色的窗棂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不仅是一幅画面的描绘,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隔几层云”,云层的阻隔象征着距离与隔阂,无论是情感上的还是现实中的,都让主人公与外界产生了距离感,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
“纵教有梦也零星”,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寻得完整的、清晰的景象,暗示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断裂,以及追求美好事物时的无奈与失落。
“便是天边眉子月,瘦到无痕”,将月亮比喻为“眉子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同时也暗喻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细腻与敏感。而“瘦到无痕”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寂寞的主题,仿佛连月亮都因情感的重量而显得消瘦,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莫赖倚银屏。晓气凉生”,在清晨的凉意中,主人公或许试图依靠银屏来寻求一丝安慰,但这种依靠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了内心的孤独感。
“柳花如雪水烟冥”,柳花飘落如雪花般轻盈,却在烟雾弥漫的水面显得格外凄美。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偏要泥侬传絮语,多事黄莺”,黄莺的鸣叫虽然美丽,却也带来了更多的烦恼与困扰。这里通过黄莺的叫声,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外界干扰的无奈与抗拒,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在孤独与渴望、现实与梦想之间挣扎的心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与无奈接受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