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减兰》(其二)由清代诗人曹景芝所作,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哀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时节庭院中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
“凄凉庭院。落叶残红阶下满。” 开篇即以“凄凉”二字定调,点明了环境的萧瑟与氛围的悲凉。落叶与残红交织,铺满了庭院的台阶,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
“壁上笼纱。细小簪花尘半遮。” 壁上的纱帘被微风轻轻吹动,隐约可见其上点缀的细小花朵,却因积尘而显得模糊不清。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环境的荒寂,又暗含了对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感慨。
“垂杨几树。记得寻常吟咏处。” 远处垂杨依依,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那些曾经在树下吟诗作对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如今物是人非,只剩下无尽的怀念。
“今日愁边,无限销魂忆翠钿。”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当前愁苦心情时,对昔日伴侣或美好记忆的深深思念。翠钿,此处可能指女子佩戴的首饰,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与回忆。诗人通过“销魂”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内心深处的哀伤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庭院的凄美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思绪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