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卒成口号寄远甥曾大尹(其一)

江湖廊庙本相关,白首归来两梦闲。

和靖北堂知善养,辽阳仙骨已还山。

身名共隐无三窟,风雨归来惜万间。

宛洛风尘莫回顾,商家庸见五开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归隐后的淡泊心境与对过往官场生涯的感慨。首联“江湖廊庙本相关,白首归来两梦闲”中,“江湖”与“廊庙”形成对比,前者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后者代表官场的束缚,表达了诗人从官场回归自然的解脱感。“白首归来”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沉淀。接下来的“和靖北堂知善养,辽阳仙骨已还山”,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如林逋(和靖)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归隐的主题,同时暗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颔联“身名共隐无三窟,风雨归来惜万间”中,“三窟”源自《战国策》,比喻隐居的多种选择,此处指代多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而“身名共隐无三窟”则表明诗人选择了最纯粹的隐居生活,不为世俗所累。“风雨归来惜万间”则可能是在感叹过去官场生活的繁华与复杂,如今归隐,虽无豪华居所,却也心存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珍视。

颈联“宛洛风尘莫回顾,商家庸见五开颜”中,“宛洛”指的是古代的都城,这里代指繁华的都市生活,“风尘”则象征着世事的纷扰与变迁。诗人劝诫自己不要回头,不要留恋过去的繁华与喧嚣,而是要专注于当前的平静生活。最后一句“商家庸见五开颜”可能是在表达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暗示在隐居生活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归隐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枕上卒成口号寄远甥曾大尹(其二)

交游四海信犹悭,今日方知获上难。

带月披星曾自量,道方时险故应还。

八重到了终伤臂,列鼎嗟来也厚颜。

水北水南花竹秀,更除要地艺湘兰。

形式: 七言律诗

窗前红茉莉碎剪菊盛开有怀

檐前茉莉望春红,野菊离离傲朔风。

老忆故人初较病,诗多情致更新工。

兴来开径期三益,醉后扶吟但一筇。

丁卯桥边能荡桨,笔床茶灶肯随公。

形式: 七言律诗

盎莲栽久叶茂而花不吐或谓清明后种然也因漫述以问种莲者取法云

盎莲节后种无花,生意偏饶叶竞奢。

暑退碧筒还酌酒,客来清话亦供茶。

那能蔽日从张盖,尚欲清尘岂染沙。

水冷霜寒聊尔别,旧山松菊老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荷叶

种藕宜花未作花,何缘北屋事豪奢。

结帏半得濂溪趣,对景全堪陆羽茶。

欲振青苍参碧落,岂知红白混泥沙。

异时收取殊青箬,误落包苴恨未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