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姜母八十诗

归迟迟,归迟迟,手中之线忆者谁。

去时衣裳母得知,天孙为织银獬豸。

白昼凛凛感风吹,维南半天见铁面。

有手未便擎卮□,东海滨,秦台畔。

侵星辟高门,旌节来岸岸。

云是滨州太守、从者鱼贯。

饩牵极鲜肥,盏斝亦璀璨。

古来七十既稀有,况益十载于今旦。

鼓坎坎,舞举举,以舞以酒寿如许。

御史持大斧,曰敢遑启处。

太守之官守此土,太守不舞谁代舞。

御史之归奏三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为姜母庆祝八十寿辰的盛大宴会,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对长辈的尊敬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场景与庄重氛围。

首先,“归迟迟,归迟迟”,开篇即以缓慢归家的步伐,引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与敬爱之情。接着,“手中之线忆者谁”,巧妙地将母亲的慈爱比作手中织布的线,表达出对母亲无尽的怀念与感激。

“去时衣裳母得知,天孙为织银獬豸”一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天孙”(即织女)为母亲织衣裳的典故,寓意母亲的辛勤与伟大。同时,“银獬豸”象征着尊贵与吉祥,表达了对母亲的崇高敬意。

“白昼凛凛感风吹,维南半天见铁面”描绘了宴会中宾客众多、气氛热烈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宴会的庄重与隆重。通过“铁面”这一形象,进一步强调了宴会的严肃性。

“有手未便擎卮□,东海滨,秦台畔”则通过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宴会中宾客们举杯畅饮的情景,以及他们可能来自四面八方,汇聚一堂的盛况。

接下来,“侵星辟高门,旌节来岸岸”描述了太守及其随从在夜色中抵达宴会现场的壮观场面,高门大开,旌旗飘扬,彰显了宴会的规格与隆重。

“云是滨州太守、从者鱼贯”点明了宴会的主角——滨州太守及其随从,他们如同鱼贯而入,秩序井然,体现了地方官员的风范与礼仪。

“饩牵极鲜肥,盏斝亦璀璨”描绘了宴会上美食丰盛、酒器华美的景象,体现了对长辈寿辰的隆重庆祝。

“古来七十既稀有,况益十载于今旦”表达了对姜母长寿的赞美与祝福,同时也突出了她年事已高,更加珍贵。

最后,“鼓坎坎,舞举举,以舞以酒寿如许”描绘了宴会中音乐与舞蹈的欢腾场面,以及通过歌舞为姜母祝寿的情景,充满了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御史持大斧,曰敢遑启处”则通过御史的形象,强调了宴会的正式与庄严,同时也暗示了对姜母的尊敬与保护。

“太守之官守此土,太守不舞谁代舞”表达了对太守作为宴会主持者的肯定与尊重,同时也强调了他作为地方长官的责任与担当。

“御史之归奏三釜”则是对宴会结束后的总结,意味着御史将此次宴会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同时也象征着宴会圆满成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姜母八十寿辰宴会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道的传统美德,以及人们在庆祝重要节日时的热烈与庄重氛围。

收录诗词(240)

罗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楼高寄李石楼

石楼高,石楼高,星宿磊磊手可操。

愧我欲上非飞猱。

石楼坚,石楼坚,雪霰堆户冰凝椽。

愧我欲住非蜕仙。

不如移身且就石楼下,朝朝莫莫窥其罅。

或傍石楼旁,仰钻尔尔甘冻僵。

忽然飘风刮地扬沙石,翳我两目昏咫尺。

归来兀兀坐茅屋,石楼不见见我独。

忍能不寄诗一幅。

形式: 古风

重庆诗为实庵兄六十寿

中堂垂垂坐天姥,击鼓坎坎舞栩栩。

大儿谁,助边汉卜式,小儿谁,南宫先生配韩愈。

望云思舞笏仰拄,以宁馨归代以舞。

各奏尔能曰予武,左中规,右中矩。

此舞传来老莱谱。

是时姚江波涌山,冯夷凌波助击鼓。

蹲蹲越山昂,举举越山頫。

姥虽云乐觉儿苦,儿年六十力如虎。

姥身姥臂姥胫股,用以娱姥奚彼取。

年年舞舞后莫数,南宫索诗要杜甫。

貂乃不足狗尾补。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慈竹图诗余邦臣使便捧封制寿于慈闱因寓意焉

竹生子,子生孙,竹生子孙孙转蕃。

是曰慈竹为竹元。历历凤啄实,磊磊猫蹲根。

恶草恶木天所髡,霜晨雪夕褫冠裈。

此时独亭亭,窸窸风叶翻。浮埃脱落净瘢痕。

冬寒不为寒,春温不为温。大哉天地无怨恩。

此竹者,地势坤,图长存。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学止翁齐寿诗为季本清作

谏议性憎僧万回,僧生不为谏议憎。

欲以其□试更能。

朝朝紫微帝,回天戒冰凝,莫扇扇枕枕欲冰。

一身一日高互曾,万回一回绝传灯。

谏议心腾腾,翁冠媪帔,千里万里,目窅窅兮其凝瞢。

太官羞牛车,累之载以鹏。

归酓鲵齿佐尊朋,何如拾橡盛瓦登。

母追峨峨胫束縢,膝韨急不及毾㲪。

谏议坐琐闱,此语吾听曾。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