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冥鸿有意避云罗。问何处,是行窝。今古一渔蓑。

收揽了、闲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两鬓已成皤。髀肉尽消磨。

浑换得、功名几何。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鉴赏

这首元代刘因的《太常引》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心境。"冥鸿有意避云罗",以大雁比喻诗人,表现出对尘世纷扰的刻意远离,如同鸿鸟避开罗网。他自问何处能寻得安宁的栖息之处,答案是"今古一渔蓑",即渔夫的生活,暗示着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收揽了、闲人最多",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满足,尽管这在他人看来可能平淡无奇。接下来,他提到"求田问舍,君休笑我",表明他对世俗追求的淡泊,即使被人嘲笑,也无妨于他的选择。

"两鬓已成皤",通过描写自己头发斑白,暗示岁月流逝和人生经历,而"髀肉尽消磨"则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消磨和身体的疲惫。然而,诗人并不后悔,他认为这种生活换来的是"浑换得、功名几何",即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认为这些远不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词展现了刘因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隐士情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太常引

男儿勋业古来难。叹人世,几千般。一梦觉邯郸。

好看得、浮生等闲。

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风味似陈抟。

休错比、当年谢安。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木兰花

锦云十里川妃供。一棹晚凉风款送。

只愁无处着清香,满载月明船已重。

冰壶水鉴元空洞。天意似嫌红翠拥。

并教风露入吟尊,不惜秋光浑减动。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

未开常探花开未。又恐开时风雨至。

花开风雨不相妨,说甚不来花下醉。

百年枉作千年计。今日不知明日事。

春风欲劝座中人,一片落红当眼坠。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

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

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