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吴玄览

鹤斋先生鹤上仙,与余曾逢东海边。

手持昆冈绿玉杖,袖有金匮青霞编。

谓余不是红尘客,前度名当在仙籍。

夜阑抵掌论长生,笑指东方晓光白。

尔后飘然各解分,茫茫回首不相闻。

先生遍游五岳去,余亦还山卧白云。

此来忽遇吴贞节,昔事先生受真诀。

借问先生今在不,太清之上朝仙阙。

仙阙深沈隔九关,珠楼璚宇倚高寒。

中有仙人不知数,月为环佩云为冠。

蟠桃花发春漫漫,人世千年如等閒。

我将灭迹栖名山,交搆精魄营神丹。

天倾而后凋朱颜,坐视桑田成海须臾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鹤斋先生的道士与诗人王汝玉之间的相遇与别离,以及对长生不老和仙境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仙道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首句“鹤斋先生鹤上仙”,以鹤斋先生比喻其仙风道骨的形象,暗示其超凡脱俗。接着“与余曾逢东海边”描述了两人初次相遇的地点,东海边,象征着神秘与遥远。

“手持昆冈绿玉杖,袖有金匮青霞编”两句,通过绿玉杖和青霞编,展现了鹤斋先生的仙家装备,暗示其修道的深厚功底和高深境界。

“谓余不是红尘客,前度名当在仙籍”表明鹤斋先生认为诗人并非世俗之人,暗示诗人与仙道有缘。接下来,“夜阑抵掌论长生,笑指东方晓光白”描绘了两人深夜畅谈长生不老的情景,东方的曙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尔后飘然各解分,茫茫回首不相闻”表达了分别后的遗憾与不舍。随后,鹤斋先生“遍游五岳去”,而诗人则“还山卧白云”,各自踏上修行之路。

“此来忽遇吴贞节,昔事先生受真诀”提到诗人再次遇到吴贞节,并从鹤斋先生那里学习了真正的道术。最后,“仙阙深沈隔九关,珠楼璚宇倚高寒”描绘了仙境的神秘与高远,其中“中有仙人不知数,月为环佩云为冠”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美妙与神圣。

“蟠桃花发春漫漫,人世千年如等闲”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认为人间的千年时光在仙境中不过是瞬间。诗人决定“将灭迹栖名山,交搆精魄营神丹”,决心投身于修道,追求长生不老。

“天倾而后凋朱颜,坐视桑田成海须臾间”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变化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界的赞美以及对时间与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澄江韩氏弥性堂卷

芙蓉城里花如簇,况有澄江秋水绿。

花间茅屋是君家,门外萦回江一曲。

长年自与世情疏,何异柴桑处士居。

竹粉晴飘围罢局,芸香昼染读残书。

我曾放迹澄江上,水墅山村遍游赏。

如何未解识君家,往事茫茫空怅怏。

君家令子仙闱郎,我忝濡毫直玉堂。

侍宴每联金屋坐,退朝常接玉墀行。

几番论旧相留恋,彷佛澄江眼中见。

令人飞梦落江南,满座秋光净如练。

披图索我为题诗,老去空惭藻思非。

勉率为君歌此曲,恍然疑接谢元晖。

形式: 古风

题烟江叠嶂图

剑关平削千山开,势掩巴蜀何雄哉。

蛟飞凤舞互争秀,中有一道长江来。

昔年鼎足曾分峙,惨淡风云屯伯气。

邓艾功勋誇一时,武侯忠义垂千世。

只今天地皆清宁,蜀江水绿山青青。

渔舟一叶三峡口,行人酾酒登夷陵。

我生踪迹留南国,未遂西游到荆益。

何当鼓棹溯瞿塘,锦官城里看山色。

形式: 古风

为侯主簿题群玉轩

使君自是玉雪姿,出宰百里逢清时。

手栽江梅绕公馆,天寒岁晚花盈枝。

我从天上归林谷,索我挥毫赋群玉。

何郎才思已非前,空忆扬州梦难续。

亲记承恩从翠华,频过小苑晓看花。

玉堂雪霁东风冷,千树璚瑶发素葩。

宫壶酒醒疏钟起,身在蓬莱仙岛里。

旋卷青绫披素裘,笔端诗成如振绮。

披图便欲赋长歌,抚卷其如群玉何。

凭谁唤取双青鸟,听我吟翻瀚海波。

形式: 古风

孟母断机图为练母沈夫人寿

匹缣不易成,纷绪不易治。

如何孟氏母,剪断机中丝。

机中丝断犹可理,覆篑成山宁可止。

子贤著德炳日星,母教垂名耀青史。

练埙伯仲纯孝资,蚤年英拔非凡儿。

趋庭既承严父训,慈闱化导犹孜孜。

隆冬盛暑功弗间,灯窗常听乌翻枝。

突然已弁思报德,寸草难答三春晖。

千年桃实瑶池后,酒进三觞乐初奏。

手持孟母断机图,拜向亲前祝亲寿。

双亲鹤发皓垂肩,兰玉参差争秀妍。

自言儿虽匪敢窥前哲,母氏特比孟母贤。

儿容既婉母颜悦,庭户蔼蔼春风边。

我闻百行孝居首,埙孝于今信希有。

袖怀三橘奉亲尝,卧获双鱼适亲口。

岂如比亲古贤母,埙也爱亲心更厚。

独怜綵衣游未归,王孙芳草几萋其。

版舆每御高堂上,空对画图思见儿。

庭前幸有孙枝茂,买肉食之须此时。

会待陈情能奉表,我当重赋断机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