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仲秉木犀

金借颜色月借光,作团秾绿缀深黄。

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

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

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月亮借取了金色的光辉,绿色的团团叶丛点缀着深黄的花朵。
这美景应该让范晔在传记中增添描绘,因为它们曾被维摩诘享用过那香气。
我还记得那被皇家恩赐的景象,仿佛美妙的舞蹈围绕着五彩霓裳。
它们应当陪伴着玉树般的仙人栽种在天宫,怎肯像短墙边的早春桃花那样短暂绽放。

注释

借:借用。
范晔:东晋史学家,此处泛指历史记载。
维摩:佛教人物,此处可能指代佛经中的智慧象征。
御赐:皇帝的恩赐。
玉树:比喻高尚或美好的人物。
夭桃:早春的桃花,比喻寿命短或事物易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伯规的作品,名为《次韵仲秉木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植物的特性和生长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金借颜色月借光”两句开篇,以金色与月光的互相借鉴,描绘出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面。这里的“金”和“月”,可以理解为植物在阳光下闪耀的金黄色彩,以及夜晚在月光下的淡雅光辉。

“作团秾绿缀深黄”这句则描述了植物叶子的茂密与花朵的深黄色泽,通过“团秾”和“缀深黄”,形象地展示了植物的生长姿态和色彩特点。

“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这里提到的是植物的香气,不仅能与古代名士的文笔相媲,而且还能令人回忆起美好的往事。诗人通过“添成传”和“饭此香”,强调了这份自然之物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和感官享受。

“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这一句中,“□□”处应为失文或遗漏,诗意不明,但可以推测是对某种美好记忆的追怀。接下来的“颇疑妙舞簇霓裳”,则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之物的向往。

最后两句,“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通过“陪玉树栽天上”和“学夭桃露短墙”,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奇迹的赞赏,以及对于生命之美与自然规律的尊崇。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

收录诗词(30)

冯伯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泛舟仲秉有诗

且喜山城未傍边,漫从锦水学游船。

何时官里真无事,是处壶中别有天。

岂复江湖增远兴,强凭丝竹写中年。

接䍦虽醉无劳著,恰要临流揖望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谢史提干见知

呼得蜿蜒入小瓴,便能飞雨挟林坰。

油云顿失千山赤,丹篆尝腾一纸青。

汉节可眠知免旷,仙祠屡扣信通灵。

欲同此乐君西去,历想三峨旧所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酬李通江

长官祷雨信精诚,便觉丰年遍远坰。

缫茧齐头丝卷白,插秧随手稻翻青。

行篘秫酒酣天禄,益长香芽发地灵。

守令爱民须表里,君其为纬我为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初至郡讲禊饮于江上夜归赋此

身坠千峰不自知,尚修故事水之麋。

真居峻岭崇山下,又过绿阴青子时。

幻出流觞共顷刻,款留归棹展娱嬉。

史君澹泊随民乐,先赋丰年一首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