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水月观音”为题,描绘了观音菩萨慈悲为怀的形象。首句“水月观音水月明”,巧妙地将观音置于水月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清静无染的氛围,同时“明”字又暗示了观音智慧的光辉。次句“只将慈眼视众生”,直接点明了观音菩萨以慈悲之眼看待世间万物的态度,体现了其普度众生的宏愿。
接着,“众生无量悲无量”,进一步阐述了观音菩萨对众生的悲悯之心,无论众生数量多么庞大,观音的悲悯之情同样深广无边。最后,“应感如传空谷声”,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慈悲行为如同回响在空旷山谷中的声音,虽远而至,影响深远,寓意观音的善行能够广泛传播,触动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伟大精神,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