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诗

如来有法名圆觉,圆觉由心不由学。

虚灵本体镇长存,炯然独照群昏烁。

烁尽群昏烦恼无,碧天湛湛秋皎如。

坐卧行藏皆自在,澄波不种一葭芦。

灵山大义曾宣演,了义何须语重转。

智者能通脱枯壳,凡夫未达抽空茧。

纷纷世上醉梦身,瞆瞆不知求正因。

羊肠九折问舟楫,鲸涛万里寻车轮。

皇天命我圣天子,普济群迷敷治理。

八荒四裔总陶甄,沈溺颠连悉扶起。

法王演教阐大成,圆机慧性由三生。

朅来谒帝驻灵谷,天籁皆为天乐殾。

弘陈今古茫茫劫,须解夙生修净业。

自然骋驾上康衢,脱却迷途山万叠。

都人向仰骈阗来,祇园复见琪花开。

恍疑手扳南斗柄,身登十二璚楼台。

又如亲睹释迦佛,路入雪山高嵂崛。

和风丽日浩无边,五色神光互照歘。

黄金座上示尊严,绿水芙蓉色相兼。

或时出定还入定,莹然银海涵霜蟾。

益知静默为真法,文字徒廑辞霅霅。

青阳一夕到东园,九土根荄悉萌甲。

真诠信不在支离,试看腐草光差差。

神通变现皆至理,天造地设非人为。

佛教阴能翊皇度,众人快睹争披雾。

天书㶷赫粲云章,侍从群臣难继赋,顿令山水皆清妍。

洞庭钜野张钧天。

奎光煌煌同佛日,照我皇明圣祚万万千千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奉和御制诗》出自明代诗人王汝玉之手。诗中以“圆觉”为主题,探讨了佛法与智慧的内在联系,以及修行者在世间所应秉持的态度。

首句“如来有法名圆觉”,开篇即点明主题,引出佛法的核心概念——圆觉。接着,“圆觉由心不由学”,强调了圆觉并非单纯通过学习获得,而是源于内心的觉悟。虚灵本体镇长存,表明了内心深处的清明与永恒存在。炯然独照群昏烁,则描绘了个体在纷扰世界中的独立洞察力,如同明灯照亮黑暗。

诗中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过程与成果:“烁尽群昏烦恼无,碧天湛湛秋皎如。”通过去除内心的烦恼,达到心灵的纯净,如同秋日碧空的清澈。坐卧行藏皆自在,澄波不种一葭芦,表达了修行者无论在何种状态中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受外物所扰。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佛教经典中的内容,如“灵山大义曾宣演,了义何须语重转”,强调了佛法的深邃与精要,无需过多言语解释。智者能通脱枯壳,凡夫未达抽空茧,则对比了不同层次的修行者,智者能够超越束缚,而凡夫则尚未领悟佛法的真谛。

诗中也提到了世俗的迷惑与追求:“纷纷世上醉梦身,瞆瞆不知求正因。”指出世人往往迷失于物质与欲望之中,而未能寻求真理的道路。羊肠九折问舟楫,鲸涛万里寻车轮,则以比喻手法描绘了在复杂世事中寻找方向的艰难。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君主的期望与赞美:“皇天命我圣天子,普济群迷敷治理。”希望君主能如同佛法般,普渡众生,治理天下。八荒四裔总陶甄,沈溺颠连悉扶起,展现了君主广施恩泽,拯救苦难的形象。

最后,诗人以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描绘了佛法的广大与深远影响:“法王演教阐大成,圆机慧性由三生。”佛教不仅能够引导众生脱离苦海,还能启发智慧,成就圆满。诗人通过“朅来谒帝驻灵谷,天籁皆为天乐殾”等诗句,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切敬仰与向往。

整首诗以圆觉为核心,融合了佛教哲学与文学艺术,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崇敬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传达了佛法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卜士罗景中

君平昔隐城都市,曾阐先天开卦肆。

百钱一日足生涯,独坐焚香门静闭。

一自仙游去不还,清风千古洒人间。

姑苏有客好沈静,术精龟卜家阊关。

春风花开秋叶落,此身不受尘羁縳。

已将心事付浮云,长日逍遥有馀乐。

姑苏前度盛豪华,甲第连甍凌紫霞。

一朝事往人何在,翻作寻常百姓家。

何如寂寞无拘系,俯仰穷探得深意。

天心水面风月佳,得失荣枯两相弃。

形式: 古风

赠胡相士

平生素志在韦布,跃马食肉非我慕。

恭逢圣世拔群才,叨从时贤廓高步。

迩从天上赋归来,偶遇胡生怀抱开。

知君已得唐举术,愧我元非蔡泽才。

形式: 古风

逢故人夜话

结发未有□,托交尽才雄。

与君同戏赋,曾谒兰台宫。

满堂总是青云客,一时声闻凌烟虹。

宁知失志沦江海,岁月无情不相待。

北游屈指几人存,镜里朱颜暗销改。

知君试宰古青州,旋闻投绂归林丘。

恍然客馆见颜色,疑是山阴雪夜舟。

相逢却忆少年日,怒发上冲森似戟。

黄金百镒一旦空,何事栖迟困朱墨。

兴来击剑鸲鹆舞,平生心胸为君吐。

丈夫零落草芥间,三尺儿童共唾侮。

狂谈极辩感慨多,长夜迢迢未半过。

解貂难当吴姬酒,其奈空斋明月何。

明月耿耿星参差,银河倒挂天南陲。

与君且卧待明发,欲济苍生犹未迟。

形式: 古风

书巴陵女子诗于文丞相诗后

襄阳城上降旗举,回首烽烟昏鄂渚。

忠臣不独李洺州,节义更有巴陵女。

巴陵女子魏公孙,结发归向□□门。

南来故族多衰替,唯有安阳家范存。

当时仓卒罹锋镝,猛士雄夫犹丧色。

从容溅血写罗裙,此志谁与巴陵敌。

宋家宗社三百年,奸臣卖国真可怜。

安知杀身成仁者,乃在银台宝镜前。

长江滚滚流沧海,埋玉沈珠竟何在。

夜深月照海门秋,当与巴陵并光彩。

后来青史知属谁,名氏不共□妻垂。

愿书文相哀愤什,继录巴陵慷慨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