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李君锡学士北使见寄

行色见车马,为之具壶觞。

暂辞甘泉宫,远奉左贤王。

蒙茸春裘薄,匼匝金络光。

唯知君命重,不数沙路长。

鲁酒虽入唇,胡笳易回肠。

归来立螭头,言动书不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从行人的神色中可见到车马,为此准备了酒壶和酒杯。
暂时离开甘泉宫,远道去侍奉左贤王。
穿着轻薄的春裘,金色的缰绳环绕着华美。
只知道君王的命令重要,不觉沙漠行程漫长。
鲁地的酒虽入口,胡笳的声音却让人心情翻涌。
回到宫殿,言行举止都铭记着书中的教诲。

注释

行色:行人神色。
车马:车辆马匹。
甘泉宫:古代宫殿名。
左贤王:匈奴贵族。
蒙茸春裘:轻软的春衣。
匼匝:环绕。
君命:君主的命令。
沙路:沙漠之路。
鲁酒:鲁地的酒。
胡笳:北方民族的乐器。
螭头:宫殿或龙首装饰。
书不忘:不忘读书学习。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依韵和李君锡学士北使见寄》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李君锡出使边疆的深深挂念与祝愿。首句“行色见车马”以行人的匆忙和车辆的踪迹,传达出使者出行的场景。诗人备好酒壶,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意,体现出深情厚谊。

“暂辞甘泉宫,远奉左贤王”写出了李君锡离开宫廷,前往遥远的边疆,为左贤王效劳的任务。接下来两句“蒙茸春裘薄,匼匝金络光”,通过描绘春天轻薄的皮衣和华丽的金络,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使命的尊贵。

“唯知君命重,不数沙路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责任感的认识,他知道任务的重要,即使路途遥远,也毫不犹豫。接下来的“鲁酒虽入唇,胡笳易回肠”,借鲁酒和胡笳的意象,寓言友人可能会在异乡听到思乡之情引发的哀愁。

最后,“归来立螭头,言动书不忘”祝愿友人归来后,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忠诚和记取学问,体现了对朋友品性的期许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又寓含了对边疆事务的敬重,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国家责任的理解。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

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梨花半残意思少,客子渐老寻游非。

戢戢车徒九门盛,寥寥烟火万家微。

今朝甘自居穷巷,无恨墦间得醉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依韵和李察推留别

我学犹肥腱,一食辄易厌。

君何以名虚,每来车马淹。

经术素所浅,道义安得渐。

独有寒苦吟,可与前古兼。

今者抱悲哀,憔悴居穷阎。

愁鸣无好音,亟别空顾瞻。

诗言留彼美,欲和惭无盐。

短兵当长戈,焉得不尽歼。

又如握枯蒿,逆风乘烈炎。

膏肓靡自疗,谁复望针砭。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

楚竹剪霜丛,何惭汉使筇。

鸠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

挺特生难变,支离分已穷。

轻肥思比鹤,短发任如蓬。

倚以为高趣,持之见素风。

步郊聊实下,行乐偶从东。

屡刺莓苔破,深穿苑圃通。

辩繁时画地,默意或书空。

古血有湘迹,旧林无阮踪。

将渠谁觉老,要此岂关慵。

莫骇倾巢鸟,须虞蠹穴虫。

谁能求道术,跨作上天龙。

形式: 排律

依韵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

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

一夕风雨来,且喜农亩滋。

中河不阻涩,舟楫亦所宜。

况闻新疾愈,当与嗜好睽。

何须顾小约,岂不是他时。

淡泊全精神,老氏吾将师。

幸因答来章,敢不以此咨。

此咨有深理,愿君勤且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