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周进士挽诗四首(其三)》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生前友谊的回忆以及对其离世的惋惜。
首句“迢遥同赋日”描绘了两人在遥远的日子里共同创作诗歌的情景,暗示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艺术追求。接下来的“梦寐十年馀”则通过时间的跨度,强调了这种友谊的长久和深厚,同时也暗含了对逝者离开人世的感慨。
“遂有周瑜重,空惭阮籍疏”两句运用典故,将逝者比作三国时期的周瑜,表达了对逝者才华和地位的肯定,同时也以阮籍自比,流露出对自己未能与逝者共享荣光的遗憾和愧疚。
“鸣珂宫树晓,说剑塞鸿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生前的生活场景和性格特征。宫树的清晨鸣珂(马铃声)象征着逝者生活的繁华与宁静,而“说剑塞鸿初”则可能暗指其豪迈或谈论军事策略的场景,体现了逝者个性中的英勇与智慧。
最后,“谁谓幽明隔,风尘泣素车”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哀痛之情。幽明之隔意味着生死的界限,风尘泣素车则是对逝者去世时情景的生动描绘,素车代表着丧事的庄重与哀伤,整个句子传达出诗人对逝者离去的深切悲痛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