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深沉的情感。
首联“稽山东出鸟门斜,春晚烟晴感物华”以“稽山”开篇,点明地点,通过“鸟门斜”的形象描绘,展现出山势的蜿蜒曲折,春末的烟雨朦胧中,万物复苏的景象让人心生感慨。
颔联“十里长亭栖短树,满天晴日落黄沙”进一步展开画面,十里长亭旁,短树点缀其间,与广阔的天空、晴朗的日光和远处的黄沙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辽阔而静谧的氛围。
颈联“蚕生野屋鸣桑叶,水送渔舟入麦花”则将视角转向田间地头,蚕在野屋中生长,桑叶的鸣声与麦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农耕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着丰收的希望。
尾联“引手来朝指归路,小江高柳是吾家”收束全诗,诗人以动作“引手来朝”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指出“小江高柳是吾家”,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也流露出对归家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