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端午

月当午。更时值离明,罡填鬼户。

萧斋炼草成丹,扶急持危,遵生济度。随时俗。

还将酒泛菖蒲,庭栽葵菽。

臂悬彩线灵符,衣纫兰佩,门悬艾虎。

当轩海榴喷火,池莲艳日,垂杨宿雾。

且自散发披襟,腾吟吊古。竞渡声喧,何处争旗鼓。

叹流光,半生过隙,等闲如许。岁逐良辰去。

看新月,又催日暮。抵事虚歌舞。

扶沉醉,更向玉人低语。满捧瑶卮,莫停金缕。

形式: 词牌: 瑞龙吟

鉴赏

这首《瑞龙吟·端午》是明代文人高濂所作,以端午节为题材,通过描绘节日景象和习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诗中“月当午”、“离明”、“罡填鬼户”等词描绘了端午时节午夜的独特氛围,显示出神秘与祥瑞的气息。

“萧斋炼草成丹,扶急持危,遵生济度”体现了古人对健康和长生的追求,以及在端午节中采药、炼丹的习俗。“随时俗。还将酒泛菖蒲,庭栽葵菽”写出了端午饮菖蒲酒、种植葵菜的风俗,以及佩戴彩线、艾虎等避邪装饰。

“当轩海榴喷火,池莲艳日,垂杨宿雾”则描绘了节日里盛开的花卉和清晨的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散发披襟,腾吟吊古”表达了诗人借端午节的氛围来抒发怀旧之情,而“竞渡声喧,何处争旗鼓”则展现了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最后,“叹流光,半生过隙,等闲如许”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感叹,认为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抵事虚歌舞,扶沉醉,更向玉人低语”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放纵和对美人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浓厚的节日气氛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205)

高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七夕

风洗云痕净。展藤床、天街傍晚,罗衫较冷。

银烛画屏萤拍扇,最好今宵夜景。

看黄姑、试开妆镜。姱容为怯经年病。

漫匀霞、腮颊填桃杏。把眉月,鬓云重整。

痴呆银汉窥桥影。鹊声喧、香车七驾,彩鸾双逞。

玉殿瑶阶传密意,宝枕华灯欢庆。

且莫话、别来孤另。

此夕人间心上事,指双星、暗把盟言订。

更乞与,红丝胜。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秋

满月悬珠,轻云飘绮,苍山烟树横秋。

向空中楼阁,高揭帘钩。

臂湿夜深玉露,笑声欢、人醉金瓯。

逢时候,杯盘清夜,歌舞红楼。堪酬。

阴晴不定,见几番今夕,雾卷云收。

喜对此佳景,且豁双眸。

猛忆彩鸾何处,便教人、兜地生愁。

几时得,月圆人共,学凤凰游。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望海潮.八月十八日潮生

江分吴越,星摇牛女,潮回海跃山倾。

怒奋天戈,惊翻地轴,半空万马奔腾。栗烈走风声。

俨堆云喷雪,照日层冰。

填填隐隐,真疑千里荡雷旌。沧溟应月亏盈。

亘古今消长,暮落朝升。

水分一派,浪蟠几曲,苍茫势驾飞鲸,岁岁看潮生。

喜凭高纵目,把酒相迎。

便想飘然,随潮归去向蓬瀛。

形式: 词牌: 望海潮

高阳台.重九

黄菊擎霜,紫萸带雨,年华又早重阳。

风喧病叶,夜来声满书窗。

晓看日放些儿影,渐云收、青吐山光。

为怜戏马应弦,还忆穿杨。芒鞋竹杖荷裳。

快扳萝扪壁,峻岭崇冈。纵目流观,平沙雁落长行。

糗糕菊酒迎凉脯,且鲸吞、沉醉何妨。

尽幽闲,佩萸力健,落帽人狂。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