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松石舍人秋夜不寐

抛书欲卧意迟迟,坐听秋声思惨悽。

萤火独飞侵幔小,星河斜落压城低。

牙筹历历随更转,燐鬼啾啾隔水啼。

更为挑灯移近榻,与僧相对话曹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和松石舍人秋夜不寐》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诗人难以入眠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首句“抛书欲卧意迟迟”,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放下书卷,想要安寝却心绪难平的状态,一个“迟”字,既表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犹豫与挣扎。接着,“坐听秋声思惨悽”,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秋风萧瑟,落叶飘零,这些自然界的声响在诗人耳中化作了哀愁与凄凉,引发了深深的感慨。

“萤火独飞侵幔小,星河斜落压城低”,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幽深的氛围。萤火虫在微弱的光线下独自飞舞,仿佛是孤独的灵魂在夜空中游荡;而星河斜斜地落下,似乎压低了整个城市,给人以压抑之感。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映射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沉重。

“牙筹历历随更转,燐鬼啾啾隔水啼”,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时间的流逝比作牙筹的转动,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不可逆转。同时,“燐鬼”这一意象,既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最后,“更为挑灯移近榻,与僧相对话曹溪”,诗人为了驱散心中的愁绪,再次点亮灯火,靠近床榻,与僧人交谈。这里的“曹溪”指的是佛教圣地,意味着诗人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向往,也是其内心世界寻求平衡与安宁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幅充满哲思与情感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内心的深切思考。

收录诗词(46)

袁士元(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嗜学,性至孝。以荐授鄞学教谕,调西湖书院山长,改鄮山,迁平江路学教授。后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不就。有《书林外集》

  • 字:彦章
  • 号:菊村学者
  • 籍贯:庆元路鄞县

相关古诗词

过高钱探子章及禅寂咏心源不值

载酒东湖岁已阑,拟同朋旧醉开颜。

长须吟客近入郭,多病老禅才出山。

霞屿寺连寒水远,月波楼锁暮云闲。

停舟自对梅花酌,雪压孤篷夜未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鄞之青山乃衣冠文物之地潜斋刘公实居是焉仆往岁与象山樊公天民长灯卓公宜之皆尝读书于斯暇日潜斋与吾二三子徜徉山水閒以诗酒自娱如此者十有馀年后仆回里诸公亦渐散处近云此地为郁攸所废良可叹也兹闻潜斋宅甬东去仆书舍不远因述旧怀寄之

弹铗归来感旧游,天涯何处话离愁。

青山有分长为客,白发无情忽上头。

冠盖尽随云影散,楼台近逐电光收。

闻君近卜江边宅,仍许閒情共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借韵咏城南书舍呈倚云楼公

晓倚吟窗曙色开,江头野趣亦佳哉。

平芜宿鸟冲烟起,远浦春帆带雨来。

閒种石田供鹤料,旋开园沼买鱼栽。

读书自古城南好,择地多惭吏部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小溪周复礼

书阁閒吟祇自凭,短帘风峭酒微醒。

向阳溪岸梅先白,得雨山田麦渐青。

老衲倚筇林下寺,野翁待渡水边亭。

寄言归隐濂溪客,新岁还来了旧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