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望乡台》,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望乡台上,眺望远方故乡的景象,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荒台徙倚望乡关,思入苍茫海上山”,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情感,诗人独自站在荒凉的望乡台上,倚靠远望,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份思绪仿佛随着目光穿越了茫茫大海,直达那遥远的山峦。
颔联“柘水城高云结幕,莲花峰丽月如环”,进一步展开画面,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景色。柘水城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如同幕布般遮掩着城市的轮廓;而莲花峰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月亮的圆润如同玉环,映衬出山峰的静谧与清幽。
颈联“江门碧沼供舒啸,石窦黄精可驻颜”,转而描写诗人内心的活动。碧绿的池塘为他提供了一个舒展心情的空间,他在这里放声长啸,释放积压的情感;而石窦中的黄精,则象征着长生不老,寓意着诗人对永恒生活的向往。
尾联“六载风尘成底事,空令猿鹤怅盟寒”,诗人反思自己在外漂泊六载,经历了无数风尘,却未能实现心中的理想或愿望,只能让那些陪伴他的猿猴和仙鹤感到失望与寒心。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