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柳引青烟,花倾红雨,老来怕见清明。
欲行还住,天气弄阴晴。
是处吹箫巷陌,衫襟渍、春酒如饧。
溪桥畔,涓涓流水,鸡犬静柴荆。高城。
天共远,山遮望断,草唤愁生。
等五湖烟景,今有谁争。
凄断湘灵鼓瑟,写不尽、楚客多情。
空惆怅,春闺梦短,斜月晓闻莺。
这首词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时对春景的感受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柳引青烟,花倾红雨”形象地写出清明时节的清新与落寞,柳条轻拂,花瓣飘落,犹如烟雨缠绵,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愁绪。
“老来怕见清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面对这样的节日,更添孤独与哀伤。“欲行还住,天气弄阴晴”则通过天气的变化,暗示内心的矛盾与犹豫,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挂念。
接下来,“是处吹箫巷陌,衫襟渍、春酒如饧”描绘了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但诗人却因思念而无法融入其中,春酒虽甜,却只能让衣襟染上忧郁的色彩。溪桥流水、鸡犬静寂的乡间画面,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高城。天共远,山遮望断,草唤愁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高城、远天、阻隔的山峦,连同青草都在唤起诗人无尽的愁绪。他感叹,即使有如湘灵那样美丽的传说,也无法排解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结尾“凄断湘灵鼓瑟,写不尽、楚客多情”借用湘灵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情感深沉而绵长。然而,“空惆怅,春闺梦短,斜月晓闻莺”以春闺梦短和晓月莺啼的意象,描绘出诗人独自在春夜中醒来,只能徒增无尽的惆怅和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清明时节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自身老去的无奈感怀。
不详
金时期的作家、书画家。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书画家米芾之婿,善诗文书画,所作词风格清婉,多家园故国之思,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晓溪烟曳缕。乍润入芳草,东风吹雨。桃花破冰渚。
看葡萄东涨,孤舟掀舞。沿吴溯楚。
记孤烟、相对夜语。
到而今醉里,听打小窗,梦随双橹。
羁旅馀生飘荡,地角天涯,故人何许。离肠最苦。
思君意,渺南浦。
会收身却向,小山丛桂,重寻林下旧侣。
把千岩万壑云霞,暮年占取。
墙角孤根,株身纤小,娇羞无力。
蟹眼微红,粉容未露,不禁春色。
待东君汨没芳姿,渐迤逦、檀心半坼。
缓步回廊,黄昏淡月,那时相得。
波平如砥小舟轻。托得纶竿寄此身。
忘世恋,乐平生。不识公侯有姓名。
野色山光水接天。云烟缥缈思长川。
收此景,老梅仙。万顷湘江笔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