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怜愚诗四十二首》中的第十八首,由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诗中通过描述食物的滋味与选择,隐喻人生哲理。
首句“适口滋甘是处生”,意为适合口味的美味在各处都能找到。这里的“滋甘”指的是美味,而“是处生”则强调了美味的普遍性和易得性,无论在何处都能寻觅到。
次句“酸咸得诀有馀清”,进一步阐述了食物的味道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酸和咸是基本的味觉元素,“得诀”意味着找到了辨别和欣赏这些味道的关键。这句诗暗示了通过品味不同的酸咸之味,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清新感和满足感。
后两句“何须越国求珍错,狗欲伤身长嗜萌”,则从食物的选择扩展到了人生的抉择。前半句“何须越国求珍错”意味着不必远赴他乡去寻找稀有珍贵的食物,暗含了人生追求不应过于远离现实,而应珍惜身边的一切。后半句“狗欲伤身长嗜萌”则以比喻的方式警告人们,过分追求欲望(此处的“萌”可理解为欲望的萌芽)可能会导致自我伤害,如同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一样徒劳无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食物的探讨,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珍惜眼前,不过度追求虚幻的珍奇,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