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行

皇图经野临中天,北有大河南陆浑。

陆浑之下伊之源,直走关塞侵山根。

此山不断亘坤轴,逆为汝海波涛翻。

忽焉天意有不测,副开峡口流如吞。

长波万练卷空过,贯都会洛风霆奔。

崖岸相嵚竦天阙,此号凿龙为禹门。

石道盘纡入幽邃,杉松隐映皆祇园。

下窥朝市但尘土,不与人世同嚣喧。

天章阁老真相嗣,诏委北陲严国藩。

前驺驱弩聊盘桓,凭高置酒临岩轩。

是月嘉平腊将尽,春风料峭烟霾昏。

圭阴表日景渐正,玉沙透水波先温。

杳杳端闱照宸极,壮以崤函周轘辕。

超然宴览动咨叹,坐预国论惭冥烦。

乃知公旦卜洛意,根本系时亡与存。

法宫在今宜有制,上宪太微尊至尊。

乘杓布政朝万玉,莫如洛宅当乾坤。

三陵气象贯星野,庆云祚百云来孙。

岂唯设险御诸夏,亦以捍患安元元。

为于可为事乃济,器大重迁咸有言。

贱臣幽退冒及此,愿对上前图籍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龙门行》由宋代诗人范纯仁所作,描绘了龙门山的雄伟壮观以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象征意义。

诗中首先描述了龙门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皇图经野临中天,北有大河南陆浑。陆浑之下伊之源,直走关塞侵山根。”这里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龙门山的壮丽景象,它位于中原大地的中心,北临黄河,南接陆浑,伊水发源于此,蜿蜒曲折,直至关塞,与山势相连。

接着,诗人通过“此山不断亘坤轴,逆为汝海波涛翻。忽焉天意有不测,副开峡口流如吞”几句,进一步展现了龙门山的奇特地貌和自然力量的惊人之处。山势连绵,仿佛支撑着天地的轴线,突然间,天意难测,山峡被开辟,水流如吞,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美。

“长波万练卷空过,贯都会洛风霆奔。崖岸相嵚竦天阙,此号凿龙为禹门。”诗人继续赞美龙门山的壮丽景色,波浪翻滚,穿越山峡,直达洛阳,如同雷霆般奔腾。山崖峭壁耸立,仿佛是龙的门户,即禹门,象征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

随后,诗人转向对龙门山人文价值的探讨:“石道盘纡入幽邃,杉松隐映皆祇园。下窥朝市但尘土,不与人世同嚣喧。”他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石道,通向深邃的山谷,杉松掩映之间,仿佛是清净的佛国。从高处俯瞰,尘世的喧嚣与繁华显得渺小,与自然界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天章阁老真相嗣,诏委北陲严国藩。前驺驱弩聊盘桓,凭高置酒临岩轩。”他提到朝廷派遣官员到此地,不仅是为了军事防御,也是为了观察和思考国家的长远发展。在高处饮酒赋诗,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反思国家政策与治理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龙门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

收录诗词(394)

范纯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梁贶之惠酒分饷张伯常朝议

黄衣健卒肩乘壶,口传好语无缄书。

为言八使致新酿,赤泥翠笼来兵厨。

轸予官冷乏斟酌,补助不足均赢馀。

殷勤拜贶兴不浅,对月开縢露华满。

金波泻出紫玉瓶,珠光飞入琉璃盏。

独酌虽甘少遗味,怀友思贤动深意。

走送城西诗酒家,珠玉琅琅发清思。

李白一斗诗百篇,刘伶一石高七贤。

吏部兴来卧瓮边,贺公眼花井底眠。

乃知醉乡路安稳,华胥有国无圻畛。

愿君恺乐游其间,千秋万岁欢难泯。

形式: 古风

和君实同年会作

诗酒相娱诚得策,洛社当年有牛白。

况公同榜三四君,从宦天涯久相隔。

一朝把酒对春风,馀花红白犹堪摘。

不鄙贱生年辈晚,招延亦预尊前客。

清欢尽日信忘形,醉舞狂歌不知拍。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和王微之赴韩持国燕集

颍川太守无羁束,为政课卑才第六。

里中耆旧六七翁,渐閒勇退皆高躅。

独愧衰疲掌民社,谩拥熊轩驾丹毂。

身病何由安百姓,才薄岂当尸厚禄。

巧匠居旁只坐观,老手真能袖间缩。

唯有过从相爱心,青松不肯更寒燠。

韩公开宴坐高堂,帐帟垂红窗绮绿。

帘深不散玉炉香,夜长屡剪铜盘烛。

从容谈笑杂笙歌,烂熳肴烝兼海陆。

翩翩舞态学惊鸿,嘹喨龙吟出横竹。

与公进退晚相同,曾共忧勤参大麓。

酒量从兹减壮年,岂复长鲸吞百谷。

兴来犹勉奉公欢,金尊未釂先颓玉。

且同万物乐时康,况慕诸君知止足。

形式: 古风

早行

夙驾冒轻寒,身劳意自閒。

鸣鸡起遥墅,残月满空山。

水落滩沙白,林稀落叶殷。

东方上朝旭,始免畏途难。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