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其二)重和

吏隐南昌,问盘根几世,长子孙枝。

仙风道骨如此,信不吾欺。

素姿倾国,□难昏、坐觉愆期。

算好与、水仙作配,又还恨不同时。

岁晚寻盟有几,早兰辞湘浦,竹谢东篱。

自向月中弄影,雪里评诗。

角声吹动,这一天、清兴关谁。

刚唤起、赤松孤竹,此心惟许君知。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翻译

我在南昌做官,探问这株树根历经多少世代,繁衍出众多子孙。
他的仙风道骨令人信服,确实不会欺骗我。
她的素雅姿态足以倾国,但岁月匆匆,仿佛错过了许多时光。
她似乎注定与水仙为伴,却又遗憾未能与之共度时光。
年末寻找盟友,早年的兰草已离开湘江,竹子也凋零在东篱边。
她在月光下独自舞动身影,在雪中品评诗歌。
号角声响起,这清冷的兴致触动了谁的心弦。
刚刚唤醒了心中的赤松和孤竹,这份情感只有你能理解。

注释

吏隐:官员隐居。
盘根:树根盘旋。
子孙枝:子孙繁衍生息。
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气质。
素姿:朴素而美丽的姿态。
愆期:延误的时光。
水仙:象征纯洁的植物。
盟:结盟,朋友。
兰辞湘浦:湘江边的兰草离去。
雪里评诗:在雪中吟诗赏雪。
清兴:清雅的兴致。
赤松孤竹:古代隐士的象征。
此心惟许君知:这份心意只有你知道。

鉴赏

这首宋词《汉宫春·其二》是徐鹿卿所作,他以南昌为背景,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词中隐者似乎有着深厚道家修养,仙风道骨,令人信服。他的姿容出众,即使在昏暗中也能让人感到超凡的魅力,仿佛与水仙相配,却又遗憾未能与其共处同一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隐士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如同早年的兰草离开湘浦,竹子凋零于东篱,他在月光下独自欣赏影子,雪夜中品评诗歌。词中的角声和清冷的氛围,反映出他的孤独与高雅情怀。最后,他唤起对赤松和孤竹的联想,表明他的心境只有少数知己能理解,尤其是词的读者。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知音的渴望,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04)

徐鹿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 字:德夫
  • 号:泉谷
  • 籍贯: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
  • 生卒年:1170—1249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钱郭府判趋朝

解组轻千里。趁朝来、风高气爽,波平如砥。

试问馀恩深几许,江阔秋清无底。

看两径、棠阴舞翠。

明月归艎轻似叶,只梅花、香里诗千纸。

端不愧,西江水。谪仙才气兰亭字。

更清姿雅度,修竹长松标致。

官职几人曾此过,萱草春风谁似。

任彩服、蹁跹娱戏。

去此云霄真一握,算令公、勋业浑馀事。

中书考,从今始。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减字木兰花(其二)再次韵

云横远浦。一段秋光烦著语。月下谁家。

丹桂迎风一两花。双凫来去。不踏人间风日处。

才入云溪。问我来时总不知。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一)杜南安和昌仙词见示次韵酬之

狂吟江浦。不食人间烟火语。韦曲名家。

也试河阳一县花。群仙推去。暂寄岭梅清绝处。

笑俯清溪。只有清风明月知。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满江红.饯林府判

斗大横江,旧曾著、周程夫子。

谭道处,疏梅迎笑,双松延翠。

百载高风勤景仰,数椽老屋重经始。

更大书、留与后人看,公归矣。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