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月夜

辞家未云迈,愁思如春长。

谁能见明月,而不念故乡?

舟子掩篷卧,露下凝清霜。

出我瓮中酒,斟酌此清光。

忽闻高楼笛,一曲何悠扬!

飞音过水来,缭绕清川旁。

仿佛《折柳曲》,使我中情伤。

明发又移棹,回首天苍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丹阳月夜》,是清代诗人王肇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家在外,夜晚在船上独饮赏月的情景,以及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扬笛声时内心的触动与感伤。

首句“辞家未云迈,愁思如春长”,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离家远行,心中愁绪如同春天般绵长不绝。接着,“谁能见明月,而不念故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随后,诗人描述了船上的景象:“舟子掩篷卧,露下凝清霜。”夜晚的露水凝结成霜,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此时,诗人从酒瓮中取出酒来,对着明亮的月光饮酒,享受着这份孤独中的宁静与自我慰藉。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这份宁静之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笛声:“忽闻高楼笛,一曲何悠扬!”这笛声仿佛穿越了水面,环绕在清澈的川流旁,让诗人仿佛听到了《折柳曲》的旋律,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深深的感伤。

最后,“明发又移棹,回首天苍茫”两句,诗人即将启程继续前行,但回望之际,只见天边一片苍茫,表达了他对未来旅程的不确定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对故乡的思念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情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性,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内涵的佳作。

收录诗词(1)

王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闲居

佳兴在春日,暄风吹敝庐。

山妻具粗饭,稚子撷野蔬。

欢然适口腹,俭岁如积储。

淡泊气乃充,无求养我愚。

小庭何所有,花竹交扶疏。

闲中送余目,归云与鸟俱。

此生苟自适,焉知岁月徂。

形式: 古风

桂之树

桂之树,托根君之墀。大火当昏,郁郁离离。

桂之树,结叶叶,交枝枝,中有丹心君不知。

君不知,含情直待秋风吹。秋风吹,君知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溪桥候月

候月荆溪口,初凉桥上生。

星辰秋在水,河汉夜无声。

农火归残巷,渔家话浅更。

兴来忘所待,人影欲同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净梵寺吊周瑜城

松涛听不尽,铁马去何之?

只有僧归寺,更无人守陴。

乱莺公瑾曲,远岫小乔眉。

多少徘徊意,春风解缆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