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郑毅夫

明时乐事输诗酒,帝里风光剩占春。

况是白衣重得侣,不堪青旆自招人。

早知玉漏催三鼓,肯把金貂换百巡。

大抵仁人怜气类,不教孤客作囚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宴乐交游的场景,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与享受。开篇即以“明时乐事输诗酒”展现出一种文人雅集、诗酒流连的情趣,"帝里风光剩占春"则透露出对皇都春色余晖的独自领略。

接着,“况是白衣重得侣”中所谓“白衣”,在古代多指平民或朋友,这里应特指诗人志同道合之友。"不堪青旆自招人"一句,青旆指的是官府的旗帜,此处暗示着诗人的朋友虽非官方身份,却能自由出入,受到了官方的礼遇。

“早知玉漏催三鼓”则是夜深时分的描写,玉漏即古代计时器具的名称,三鼓指的是夜晚的第三个更点。"肯把金貂换百巡"表达了诗人愿意以贵重之物(金貂)交换长久的友情游历。

最后,“大抵仁人怜气类”一句中“大抵”意为大约、多数,"仁人"指的是有仁心的人,"怜气类"则是对气质相投之人的怜悯。“不教孤客作囚身”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不愿让远来的朋友感到孤独与局促。

总体而言,此诗流露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和深厚友谊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由交游、不受束缚的向往。

收录诗词(2)

许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晁错传

匣剑未磨晁错血,已闻刺客杀袁丝。

到头昧却人心处,便是欺他天道时。

痛矣一言偷害正,戮之万段始为宜。

邓公坟墓知何处,空对斯文有泪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堆婆石

撑空叠石何嵯峨,世传其名曰堆婆。

乃在浙岭之巅,吴山之阿。

我来于此少憩息,借问父老元如何。

父老为言五代时,有婆姓方氏结茅岭巅两鬓皤。

为念往来渴,均施汤水无偏颇。

行人以此尽感激,婆言吾亦期无他。

早晚吾骨只堆此,愿将一石堆吾坡。

尔来迄今四百载,行人堆石不少差。

我亦拾石堆其冢,既行且叹复逶迤。

今冢之高过百尺,堆石亦已岂虚过。

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

古人一饮在必报,如此传说夫岂讹。

吁嗟俗世人,乃道无恩波。

反恩以为雠,此语愚已多。

我适来此秋向晚,满屦霜叶仍吟哦。

因笔记此堆婆石,慷慨为赋堆婆歌。

形式: 古风

失调名(其一)

谁知花有主。误入花深处。放直下、酒杯乾、便归去。

形式: 古风

失调名(其二)

忆你当初,惜我不去。伤我如今,留你不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