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赵士忠二首(其二)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摄衣步前庭,仰观南雁翔。

淳景随形运,流响归空房。

清风何飘飘,微月出西方。

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

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厢。

纤云时髣髴,渥露沾我裳。

良时无停景,北斗忽低昂。

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

落叶随风摧,一绝如流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有志之士感叹时光短暂,忧郁之人深知夜晚漫长。
披衣走出庭院,抬头仰望南飞的大雁。
美好的景色随着身形移动而变化,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房间。
清风轻轻吹过,微弱的月亮从西边升起。
繁星点缀着深蓝的天空,星座排列有序。
蝉在高树上鸣叫,野外的鸟儿在东厢哀鸣。
薄云偶尔若隐若现,浓重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美好的时光不停流转,北斗七星忽明忽暗。
常常担心寒冷的季节来临,气息凝结成霜冻。
落叶随风飘摇,如同流逝的光阴,一去不返。

注释

志士:有志向的人。
愁人:忧郁的人。
摄衣:披衣。
淳景:美好的景色。
流响:声音回荡。
清风:轻柔的风。
繁星:众多星星。
列宿:星座。
凝气:凝聚的气息。
摧:摧残。
流光:流逝的光阴。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邃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开篇“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两句,便设定了一种对光阴宝贵与时间流逝的深刻体会。这里的“志士”指的是有远大抱负的人,他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对于实现理想、追求目标是多么重要。而“愁人知夜长”,则透露出对那些平凡之人的同情,普通人往往因为生活的重压而感到时间的漫长。

接下来的“摄衣步前庭,仰观南雁翔”描绘了一幅诗人在寒冷中穿戴整齐,在院子里仰望着天空中飞翔的南来大雁的情景。这里既表达了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淳景随形运,流响归空房”则是对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互交融的一种描写。景色在诗人眼中变得柔和而深远,而这种美好的感觉又回荡在空旷的室内。

“清风何飘飌,微月出西方”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明月初升的情景,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微弱的月光和清新的夜风,是诗人在深夜中寻找到的那份平静。

“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继续了对夜空美景的描绘,这些星辰仿佛是宇宙间自然而然的秩序,而非人类所能左右的。这里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一种敬畏之心。

“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厢”则将听觉体验引入画面,蝉鸣和鸟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夜晚景象。

“纤云时髡髮,渥露沾我裳”这里诗人又一次融入了自然之中,细软的云朵仿佛是头发一般,而轻柔的露水则湿润了他的衣衫。这一系列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感官体验,也传递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良时无停景,北斗忽低昂”两句诗表达了时间流逝的主题。良辰美景总是短暂的,而北斗星座的位置变化,则提醒我们夜晚已经深了。

最后,“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和“落叶随风摧,一绝如流光”,分别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严冬的忧虑,以及秋天落叶带来的孤寂感受。落叶在风中飘飞,如同生命中的片刻辉煌,不可挽留。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思、丰富的情感和精美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思考者对于时间、自然与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9)

赵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秋雨过述怀

雨声乱秋声,驱暑逾南海。

凉月倍清辉,细云变文彩。

长空肃无限,远山青不改。

沉吟感素商,凄清鸣万籁。

平生雄武心,览镜朱颜在。

岂惜常忧勤,规恢须广大。

形式: 古风

新晴有感

春风归草木,晓日丽山河。

物滞欣逢泰,时丰自此多。

神州应未远,当继沛中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句(其三)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形式:

句(其一)

闾阎多勃郁,有愧此閒身。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