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六月望夜忆家》由清代诗人王家枢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于六月十五之夜,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首句“萍浮蓬转菊江边”,以“萍”、“蓬”、“菊”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漂泊不定、孤独寂寞的氛围,暗示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境遇。接着,“儿女无知尚少年”一句,通过描写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反衬出诗人年长在外,心中充满对家庭的思念之情。
“地远曾劳书再寄,天清已见月三圆”,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诗人多次寄信回家,期盼着家人的回音,而此时抬头望见的明月,似乎也在见证着他对家的思念,月圆人未圆的景象更添了几分愁绪。
“苦无蒲鸽能消暑,非忆莼鲈也吐涎”,诗人借用了“蒲鸽”、“莼鲈”等典故,表达了对家乡美食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无法找到能解暑的食物,这更加剧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斗米千钱柴四百,故乡回首益茫然”两句,通过对比家乡与异乡的生活成本,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在异乡,生活成本高昂,而每当回想起家乡,心中便充满了迷茫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