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其二)夏日作

绿水满池塘。点水蜻蜓避燕忙。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风送荷花几阵香。

角簟衬牙床。汗透鲛绡昼影长。

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画角悠悠送夕阳。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夏日场景。

“绿水满池塘”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池塘被绿色覆盖的丰沛景象,水草交织,生动传神。紧接着,“点水蜻蜓避燕忙”则展示了蜻蜓在水面上穿梭,避开燕子的追捕,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微妙关系。

“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这两句描绘出杏子成熟时沉甸甸的样子,它们的重量让树枝低垂至邻近的墙边。这里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通过杏子的成熟,暗示了夏日果实丰硕的季节特点。

“风送荷花几阵香。”这一句通过风吹过荷花带来的阵阵花香,唤起了读者对夏日清新气息的感受。荷花不仅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也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角簟衬牙床。”这一句中的“角簟”指的是用牛角制成的扇子,用来比喻炎热夏日人们使用的凉席和竹床,通过这些生活细节,诗人描绘出一个悠闲安逸的家庭氛围。

“汗透鲛绡昼影长。”这里,“汗透鲛绡”形象地描述了夏日汗水渗透轻薄衣物的情况,而“昼影长”则是对炎热天气下阳光直射时间长的写照,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了夏季炎热的感觉。

“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这一句描绘出细雨过后芭蕉叶间滴落的水珠,以及这种场景所带来的清凉感受。这里的“疏雨”和“微凉”,都是夏日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也为诗中营造了一个宁静、舒缓的氛围。

最后,“画角悠悠送夕阳。”这一句通过对远处山峦轮廓的描绘,以及对夕阳渐渐西下的写照,结束了这首诗。这里的“画角”形象地表达了山脉在夕阳映照下呈现出的层次感,而“悠悠送夕阳”,则是对时间流逝和日光消退的一种抒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夏日气息的田园景象。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其一)

春后雨馀天。娅姹黄鹂胜品弦。

榴叶千灯初报暑,阶前。只有茶瓯味最便。

身世几蹁跹。自觉年来更可怜。

欲问此情何所似,缘延。看取窗间坠柳绵。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先]韵

南乡子(其三)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

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

自恨无聊常病酒,凄凉。岂有才情似沈阳。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其五)

泪眼转天昏。去路迢迢隔九门。

角黍满盘无意举,凝魂。不为当时泽畔痕。

肠断武陵村。骨冷难同月下樽。

强泛菖蒲酬令节,空勤。风叶萧萧不忍闻。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怨三三.登姑熟堂寄旧游,用贺方回韵

清溪一派泻揉蓝。岸草毵毵。记得黄鹂语画檐。

唤狂里、醉重三。春风不动垂帘。似三五、初圆素蟾。

镇泪眼廉纤。何时歌舞,再和池南。

形式: 词牌: 怨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