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梅南对梅韵

三花两花疏篱东,玉堂何似茅舍中。

孤芳不受春风涴,千红万紫俱下风。

罗浮梦断孤山杳,寂寂谁蹑二子踪。

谪仙天人霸梅国,骚坛万仞奴群雄。

我交梅花二十冬,梅工于诗例合穷。

我穷于梅诗更拙,岂无膏沐谁为容。

湘累醒眼不相识,兰芷未必臭味同。

何时典衣买酒醉梅下,浇我磊落写我悰。

诗成阁笔对梅笑,此一瓣香为梅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稀疏的三花两朵在东边篱笆旁盛开,玉堂的华美怎能比得过茅屋中的朴素。
它独自芬芳,不被春风沾染,尽管百花争艳,但它独树一帜。
罗浮山的梦境在孤山中断,寂静中无人追寻那两位隐士的足迹。
谪仙李白如同天人,在梅花的世界里称霸,而文坛上众多才子犹如群雄争霸。
我与梅花交往已二十年,对于写梅诗,我自认为已达极致。
然而我在写梅诗上更为笨拙,没有佳人陪伴,又有谁能欣赏我的容颜。
湘妃虽醒,却认不出我,兰花和芷草的香气可能并不相同。
何时能卖掉衣物换酒,在梅花下醉倒,借此倾诉我心中的郁结。
诗写完后,我搁笔对梅微笑,这一瓣清香献给梅翁。

注释

疏篱:稀疏的篱笆。
玉堂:豪华的厅堂。
茅舍:简陋的房屋。
孤芳:独自芬芳的花朵。
涴:沾染。
罗浮:古代山名。
孤山:杭州西湖附近的名胜。
谪仙:指李白,因其才华横溢,被称为‘谪仙人’。
骚坛:文坛,这里指诗歌创作领域。
膏沐:比喻美女或美好的事物。
湘累:指屈原,因投湘江而死,后世尊称为湘妃。
磊落:坦率,光明磊落。
悰:心情,情绪。
梅翁:对梅花的敬称,也可能是对某位爱梅者的称呼。

鉴赏

这首宋诗《和李梅南对梅韵》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比玉堂与茅舍,孤芳与群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欣赏和对其高洁品质的赞美。首句“三花两花疏篱东”描绘了梅花在简陋篱笆旁的淡雅景象,暗示了梅花的清高孤傲。

“玉堂何似茅舍中”则以反问形式,强调了诗人认为梅花的美质胜过华丽的环境。接下来,“孤芳不受春风涴,千红万紫俱下风”进一步赞美梅花的独立不群,即使在百花凋零时,它依然保持自我,不受世俗影响。

“罗浮梦断孤山杳,寂寂谁蹑二子踪”借罗浮山和孤山的意象,表达了对梅花隐逸之志的敬仰。诗人将李白(谪仙)和屈原(湘累)两位文化名人的品格与梅花相提并论,称其为梅国的霸主和骚坛的领袖。

“我交梅花二十冬,梅工于诗例合穷”表明诗人与梅花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对梅花诗艺的追求。然而,诗人自谦“我穷于梅诗更拙”,表示虽然自己在写梅诗上尚有不足,但对梅花的热爱不减。

“湘累醒眼不相识,兰芷未必臭味同”暗指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如同屈原不被理解,而梅花与兰花、芷草的香气虽异,却同样高洁。

最后,诗人许下愿望:“何时典衣买酒醉梅下,浇我磊落写我悰”,希望有一天能以卖衣物的钱买酒,在梅花下畅饮,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并在诗作完成后,对着梅花微笑,表达对梅花的敬意,称其为“梅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的人格追求和艺术理想。

收录诗词(139)

赵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黄秋三衢舟中韵

壮志曾期捋虎须,中年跛鳖困泥途。

糟?富贵几场醉,卢雉功名一掷呼。

世事看来真塞马,吾才祇可比黔驴。

客游倦矣休归去,三径可松园可蔬。

形式: 七言律诗

和黎簿韵

月佩云冠白雪缨,枳花香里见诗人。

武城半载尝闻政,洛社他年傥卜邻。

四海人皆知凿齿,一蓑谁复识玄真。

斯文共缔千年好,杯酒欢娱迹总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南山亭吟梅用韵

玉辇瑶车具,飘飘银台路。

群姬拥盖羽,太真衣缟素。

夜宴琼花圃,玉郎骑鹤赴。

翠衣冻欲仆,芳信谁传付。

无梦高唐赋,酒阑散香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南山赏梅分韵得观字

老梅百窠霸骚坛,峥嵘铁骨傲岁寒。

千枝万枝冻欲槁,一花两花春尚悭。

愁闻羌雏吼玉笛,羞见公子驮金鞍。

芳魂久嫁逋仙去,怨云恨雨迷孤山。

憔悴独醒者,纳交惟芷兰。

江南穷诗人,鄙哉弟山矾。

甚而含毫吮墨之俗子,或比之粉面之何郎、玉肌之阿环。

梅花酷怕渠点涴,所以未破冰雪颜。

与其玉堂兮金屋,孰若竹篱茅舍幽且閒。

与其状元兮宰相,孰若收香敛华林壑间。

逆知梅意同我意,诗人合作如是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