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宿祖堂寄子安兄》。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首联“洛并机云入,山违求典寻”,以“洛并机云”和“山违求典”为喻,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洛并机云象征着内心的纷扰与迷茫,山违求典则表达了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暗示了对某种理想或目标的不懈追求。
颔联“散花迷棣萼,听鸟怅鸰心”,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抒发情感。散花迷棣萼,用花的飘散和棣萼(棣树的花序)的迷离,比喻友情的淡漠与逝去的美好时光;听鸟怅鸰心,则借鸟鸣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哀愁。这两句将自然与情感巧妙结合,使得诗意更加丰富而深沉。
颈联“吴越人天渺,齐梁岁月深”,进一步深化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吴越、齐梁都是古代地名,这里用来象征距离遥远的友人。人天渺渺,岁月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空间与时间上的距离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尾联“西堂何处梦,遥夜寄东林”,以梦境和寄情于东林(佛教圣地)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西堂可能是指友人所在之地,遥夜则是指夜晚的漫长与孤独。寄情于东林,不仅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与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