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七)

畹兰未必因香折,湖象多应为齿焚。

兼济直饶同巨楫,自由何似学孤云。

秋深栎菌樵来得,木末山鼯梦断闻。

闲凭竹轩游子过,替他愁见日西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畹兰不一定因为香气而被折断,湖中的大象可能因为牙齿被焚烧。
即使想要兼济天下如同大船,又怎能比得上像孤云一样自由自在。
秋天深入,橡树上的菌菇可供樵夫砍来,山顶的鼯鼠在梦中也被伐木声惊醒。
闲暇时,我倚着竹轩,看着游子路过,不禁为他们担忧,因为夕阳西下,一天将尽。

注释

畹兰:种植在畹地的兰花。
未必:不一定。
因香折:因为香气浓郁而被折断。
湖象:湖中的大象。
多应:大概。
为齿焚:因为牙齿被焚烧(可能指象牙被猎杀)。
兼济:同时帮助众人。
直饶:即使。
同巨楫:像大船一样承载重任。
自由:自由自在。
何似:怎能比得上。
学孤云:像孤云一样无拘无束。
秋深:秋季深沉。
栎菌:橡树上的菌菇。
樵来得:可供樵夫砍来。
木末:树梢。
山鼯:山中的鼯鼠。
梦断闻:在梦中被声音惊醒。
闲凭:闲暇时倚靠。
竹轩:竹制的小屋。
游子过:游子路过。
替他愁:为他们担忧。
日西曛:夕阳西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咸用所作,名为《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七)》。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山中隐居生活的诗句。

"畹兰未必因香折":开篇即以花香比喻,表达了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坚定心志。"湖象多应为齿焚":这里的“湖象”可能指水中的倒影,用来形容内心的平静与坚守。

"兼济直饶同巨楫":诗人使用了舟船比喻,表达了对友情和道义的珍视。"自由何似学孤云":借“孤云”之象,寓意超脱尘世、自在飞翔的精神境界。

"秋深栎菌樵来得":诗人以秋日里偶遇山中樵夫为契机,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木末山鼯梦断闻":这里的“山鼯”可能指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用来形容深山中的宁静与遥远。

"闲凭竹轩游子过":诗人描绘了自己悠然自得、倚靠在竹轩上的景象。"替他愁见日西曛":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游子的牵挂之情,虽身处深山,却仍能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心境。

收录诗词(196)

李咸用(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八)

何事深山啸复歌,短弓长剑不如他。

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

?鴳敢辞栖短棘,凤凰犹解怯高罗。

人生若得逢尧舜,便是巢由亦易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九)

太玄太易小窗明,古义寻来醉复醒。

西伯纵逢头已白,步兵如在眼应青。

寒猿断后云为槛,宿鸟惊时月满庭。

此景得闲闲去得,人间无事不曾经。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十)

壮气虽同德不同,项王何似王江东。

乡歌寂寂荒丘月,渔艇年年古渡风。

难世斯人犹不达,此时吾道岂能通。

吟君十首山中作,方觉多端总是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人游东林

一从张野卧云林,胜概谁人更解寻。

黄鸟不能言往事,白莲虚发至如今。

年年上国荣华梦,世世高流水石心。

始欲共君重怅望,紫霄峰外日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