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胡舜咨九首(其五)

清风鸣树间,凉月照东壁。

我有同心人,朗朗读周易。

当问庖牺氏,一画何从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夜晚画面。"清风鸣树间"以轻盈的清风和树木的摇曳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凉月照东壁"则点明时间是深夜,明亮的月光洒在东边的墙壁上,增添了神秘感。诗人在此情境中,与知己好友一同"朗朗读周易",显示出他们对古代智慧的追求和共享。

"当问庖牺氏,一画何从得"是诗的核心,诗人借此向友人提问,引出了哲学和文化层面的探讨。他们追溯到远古的伏羲氏,询问宇宙起源的象征——"一画"(太极图中的第一笔),寓意着万物的根源和道理。这句诗寓含了对知识探索的热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文交流,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智慧的共同追寻,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12)

乌斯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友胡舜咨九首(其六)

山中何所有,文书可数车。

一月不出户,窗前落松花。

草玄云已毕,传者有侯芭。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寄友胡舜咨九首(其七)

昨夜有吉梦,共君空中行。

既见凤鸟出,又见黄河清。

黄河洗双耳,坐听凤凰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友胡舜咨九首(其八)

君不能试剑,我不能驰马。

干戈正如此,于何慰天下。

但愿天衢通,献策如董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寄友胡舜咨九首(其九)

古人重结交,偃蹇百年间。

对面不为欢,远人力追攀。

咄咄何为尔,知心良独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