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浚明村中好客稀五字并作一首

青山为郭云当门,疏烟细雨梅花村。

门前落涧泻寒溜,衮衮似是通河源。

隐居二士清而通,谈道不愧将无同。

何人载酒问奇字,糟床夜注时一中。

天骥权奇嗟欲老,家有龙驹头尺好。

孙郎并舍真可人,散乱书签共探讨。

只今干戈迷所适,我亦间关暂投迹。

君家鸟雀不惊人,应怪苍黄如此客。

谋身已拙知遁肥,邂逅得此良亦稀。

化云所愿四方逐,念绝侧翅随人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青山为郭云当门”,以青山环绕,白云缭绕的景象,勾勒出村庄的自然环境之美。接着“疏烟细雨梅花村”一句,通过烟雾轻薄、细雨蒙蒙与梅花点缀的村庄,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静谧与生机。

“门前落涧泻寒溜,衮衮似是通河源”描绘了门前小溪潺潺流淌,仿佛是通往源头的清澈水流,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生动,也寓意着生命的源头与延续。

“隐居二士清而通,谈道不愧将无同”赞美了两位隐居者高洁的品质与通达的智慧,他们谈论的道义,不愧于天地,与他人不同,彰显了精神境界的高尚。

“何人载酒问奇字,糟床夜注时一中”则描绘了有人带着美酒前来询问奇字,夜晚酒糟床中流出醇香,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热情。

“天骥权奇嗟欲老,家有龙驹头尺好”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年老天骥的惋惜与对家中年轻骏马的喜爱,暗含人生易老、珍惜当下之意。

“孙郎并舍真可人,散乱书签共探讨”描述了与邻家孙郎共同探讨学问的情景,体现了邻里间的和谐与知识的共享。

“只今干戈迷所适,我亦间关暂投迹”表达了诗人面对战乱,暂时避难他乡的心境,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君家鸟雀不惊人,应怪苍黄如此客”则是对主人家安宁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身份与处境,可能被视为不速之客。

“谋身已拙知遁肥,邂逅得此良亦稀”表达了诗人因谋生不易而选择隐退,但能在此遇到如此好客之人实属难得。

“化云所愿四方逐,念绝侧翅随人飞”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如云般自由飞翔,四处游历的愿望,同时又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对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心灵慰藉与精神寄托的主题。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送吴兴太守卢给事赴兵部侍郎召四首以邦家之光为韵(其一)

东风催行舻,旌旗转修扛。

千骑如登仙,我心岂得降。

嗣学初元年,德意孚万邦。

不战屈丑虏,威声疾奔泷。

眷言帷幄旧,分符隔涛江。

尚书古司戎,名实尚谁双。

折冲要从容,谈笑空酒缸。

帝曰汝遄归,谋国资敦庞。

无庸斗大州,洪钟受微撞。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送吴兴太守卢给事赴兵部侍郎召四首以邦家之光为韵(其二)

汀洲初楫迎,红紫烂朝霞。

及兹理旋舻,绿阴已笼沙。

使君如东君,来去不恋家。

独持五色笔,摛辞灿芳华。

明年凤凰池,春风浩无涯。

须公赋丹青,去路不可遮。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吴兴太守卢给事赴兵部侍郎召四首以邦家之光为韵(其三)

公来临我邦,天意若见私。

从容坐席间,风化已四驰。

民曰吾二天,士曰得我师。

庶几少淹留,子弟公教之。

如何如不顾,公岂要我思。

不见溪上山,旦暮发妍姿。

及兹有行色,风日含悽悲。

公亦何负渠,欠渠百篇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吴兴太守卢给事赴兵部侍郎召四首以邦家之光为韵(其四)

西雍拜颜色,振鹭俱分行。

绣衣浙江滨,再上君子堂。

首尾二十载,持橐侍明光。

厌看南朝山,易绾吴兴章。

煌煌朱两轓,照我梓与桑。

怪我衫始青,怜我鬓已苍。

颇复见劳苦,感慨激中肠。

向来官如泥,葡萄换西凉。

剪翎但鸣悲,坐阅百鸟翔。

公为世良师,医国有禁方。

颇闻药笼中,臭味久已尝。

小草存远志,未用出声妨。

采掇公弗疑,结根稔风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