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蝉》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来临的微妙变化和诗人内心的同感。
首句“蝉响忽悽咽”,以蝉鸣的突然变化,暗示季节的转换,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园林知变秋”一句,直接点明了秋天的到来,园林中的景象也随之改变,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秋意渐浓的画面。
“骤寒应汝畏,欲避定无谋”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蝉的畏惧寒冷之情赋予蝉本身,表达了蝉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冬时的无助与无奈,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商籁起天末,冷霜生树头”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商籁(即商音,古代五声音阶之一)在远方响起,冷霜覆盖在树梢之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特征。
最后,“谁怜伏枕者,与尔有同愁”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蝉的同情之中,表达了对自身孤独与忧愁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寄托了对他人理解与共鸣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哀愁与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