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辘行

晓出彰山北,北风何凄凉。

晚入沙辘社,社番何踉跄。

十年大甲西,作歹自惊惶。

牛骂及大肚,挺而走高冈。

蠢尔无知番,奋臂似螳螂。

王师一云集,取之如探囊。

忆此沙辘社,先年未受创。

王丞为司马,抚绥得其方。

孙公为副臬,恤赏不计量。

为言北路番,无如沙辘强。

马牛遍原野,黍稷盈仓箱。

麻踏如飞健,牵手逞艳妆。

倘为千夫长,驭之楫疆场。

张弓还挟矢,亦可壮金汤。

奈何逢数奇,职守失其纲。

劳役无休息,铢求不可当。

穷番计无出,刳肉以医疮。

支应力不给,势促乃跳梁。

一朝分箭起,焚杀自猖狂。

蛮声振半线,羽镞若飞蝗。

调兵更遣将,荡平落大荒。

危哉沙辘社,几希就灭亡。

皇恩许迁善,生者还其乡。

番妇半寡居,番童少雁行。

嗟乎沙辘番,盛衰物之常。

祗今防厅廨,荒烟蔓道旁。

造物宁恶满,人事实不臧。

履霜坚冰至,易戒恶可忘。

夜深风飒飒,独坐思茫茫。

司牧人难得,惘然太息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沙辘行》描绘了清朝时期边疆地区沙辘社与北路番之间的冲突与战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开篇“晓出彰山北,北风何凄凉”,以清晨的景象和凛冽的北风,营造出一种紧张肃杀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战事。接着,“晚入沙辘社,社番何踉跄”描绘了夜晚军队进入沙辘社的情景,番人们在战前的慌乱与不安。

“十年大甲西,作歹自惊惶”则回顾了十年前的战事,番人因作恶而感到惊恐,暗示了双方长期的敌对关系。接下来的“牛骂及大肚,挺而走高冈”描述了战前的紧张气氛,牛的嘶鸣和番人的奔跑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冲突。

“蠢尔无知番,奋臂似螳螂”形象地描绘了番人在战斗中的盲目抵抗,比喻他们如同螳臂挡车,无力对抗强大的王师。“王师一云集,取之如探囊”则展示了清军的强大和迅速取胜的能力。

“忆此沙辘社,先年未受创。王丞为司马,抚绥得其方。孙公为副臬,恤赏不计量”回忆了沙辘社在和平时期的繁荣景象,以及王丞和孙公治理的智慧与仁慈,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然而,“奈何逢数奇,职守失其纲。劳役无休息,铢求不可当”揭示了战乱带来的苦难,番人因命运的不公而遭受重压,无法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救济。

“穷番计无出,刳肉以医疮。支应力不给,势促乃跳梁”描述了番人在困境中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极端行为,但最终仍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一朝分箭起,焚杀自猖狂。蛮声振半线,羽镞若飞蝗”描绘了战事的激烈和惨烈,番人在绝望中疯狂反抗,清军则如箭雨般迅速击溃敌人。

“调兵更遣将,荡平落大荒。危哉沙辘社,几希就灭亡”展现了清军的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沙辘社的动荡,但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破坏性。

“皇恩许迁善,生者还其乡。番妇半寡居,番童少雁行”表达了对战后人民生活的关注,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悲惨境遇,以及朝廷给予的宽恕和安置政策。

“嗟乎沙辘番,盛衰物之常。祗今防厅廨,荒烟蔓道旁”总结了沙辘番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规律,以及战后留下的废墟景象,提醒人们珍惜和平。

最后,“造物宁恶满,人事实不臧。履霜坚冰至,易戒恶可忘。夜深风飒飒,独坐思茫茫。司牧人难得,惘然太息长”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治理者的渴望,强调了预防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在和平时期应采取的措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以及对社会管理者责任的探讨。

收录诗词(2)

刘良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赪桐花限龙字

枝柔叶厚碧痕浓,色艳还看花发重。

朱萼临风迷紫蝶,丹须和露抱黄蜂。

剪残红锦枝头见,敲碎珊瑚月下逢。

好是年年誇竞渡,鲜妍如火映鱼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十六)

蒌叶包灰细嚼初,何殊棘刺强含茹。

新秋恰进槟榔枣,两颊浮红亦自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七月一日宴七里香花下作(其一)

唐昌玉蕊无踪迹,后土琼花再见难。

官阁独馀春桂影,婆娑长得月中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七月一日宴七里香花下作(其二)

小叶荼蘼一丈馀,花开五出袭琼琚。

生怜青琐无消息,难觅吹箫紫凤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